经验指导

您的位置:资讯首页 > 2013中考 > 经验指导 >

有效做好课后练习 拿高分不是难题

时间:2013-10-11 10:48:49 来源:未知 作者:秩名 阅读:

摘要:每本教科书或参考书的每一章节之后,一般都配有练习和习题。每个老师讲完课,也都会布置作业。然而大多数学生虽然都在做,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做作业,为什么要做这些练习和习题。 要知道,做练习和习题的目的是为听讲或阅读服务的,对于听讲或阅读,它起到了以

  每本教科书或参考书的每一章节之后,一般都配有练习和习题。每个老师讲完课,也都会布置作业。然而大多数学生虽然都在做,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做作业,为什么要做这些练习和习题。

  要知道,做练习和习题的目的是为听讲或阅读服务的,对于听讲或阅读,它起到了以下四个作用:

  1、 检验。通过听讲或阅读和归纳总结,你是否听懂或读懂了,并全面理解了书中的内容?那么请做一做书后的练习吧!如果你真懂了,你应该能做出每一道题,并能用书中的原理解释它。否则你没有真懂。

  2、 加深理解。如果你某一道题不会做,则说明在这一点你还没有弄懂书中的意思,这时你应该返回去,再将有关的内容仔细研究、推敲,直到完全明白。将这一道题做出来了,你对书中内容的理解也就加深了。做题的目的是帮助你理解和掌握书中的原理和内容的,而不是为做题而做题。许多同学不会做习题时,不是发现了问题一定要把它弄明白,而是立刻问同学,答案一抄了之,所以就没有达到做习题的真正目的。

  3、 记忆。在阅读的过程中应以理解为主,而不要求记忆。记忆主要是通过归纳总结和做习题两个途径来完成的。归纳总结是对内容总体轮廓的把握和记忆,而做习题则是对内容细节上的记忆。死记硬背的记忆是死的,很容易忘记。而做习题的过程,实际上是通过应用书中的原理、定理和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不但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而且使其与其他方面的知识发生了联系,使之变成了活的知识,因此就很难忘记。

  4、 发展思维。做习题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思维的过程,一般应是由简到难。先通过问答、填空、判断和选择等类型的题目达到辨别概念和记忆内容的目的。然后再利用书中的原理、定理和公式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随着题中所给条件的难度不断加深,你的思维不断地得到发展。许多同学不愿意做简单记忆的工作,一上手就想解难题,结果是概念不清,公式、定理不熟,难题做不出,简单的又不做,最终浪费了时间。

  许多学生不明白听讲、阅读与做练习,是学习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三部曲,缺一不可。有些学生上完课不是先去阅读教科书,把老师所讲的内容消化后,再去做作业,而是直接做作业,不会了才去翻书;有些则是既不听讲又不看书,作业不会做就去问同学,或干脆抄作业;有的是课也听懂了,书也看懂了,就是懒得做作业,不做课后练习。这些都不是学习的好习惯。

  一个学生若想在学习中,既要省劲,又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严格按顺序唱好这学习的三部曲。听讲、看书是要先弄明白其中的道理。若没弄清楚所学内容的原理,就去做作业,那是瞎做,纯粹是浪费时间。就如同做游戏不懂游戏规则,又怎能玩出名堂呢?通过听讲和阅读,若你已经明白了其中的原理,就一定要立刻去做练习。阅读和做练习之间不能停顿。如果你没有做练习,或没有立刻去做,那么你就是课也白听了,书也白看了。因为等到你想再做的时候,你所听、所看的内容已经印象不深了,这就好比走在海边,你在沙滩上留下的脚印,受到海潮的冲击,被海水没平了一样。若真的想再做,只好重新看书,这样就做了无用功,多花了时间。 #p#分页标题#e#

  此外,听讲、看书的懂,只是表面的懂,没有大量的练习,不可能达到真懂。例如,你已经弄明白了中国象棋的游戏规则,“马走日字象走田,车走直路炮翻山”,尽管你背得滚瓜烂熟,但真正下起棋来,还是会丢三落四,常常忘了规则。会“背”和会“用”还是相差得很远。而且,会用和用得好,相差得就更远了。会游泳、会下棋的人很多,但游得好、下得好的人不多,能得名次的人就更少了。当然,每个人游泳、下棋,或是学习,不一定个个都要拿冠军,只要我们有兴趣去做,感到身心愉快,不断进步,就已达到了运动或学习的最高境界,而且成绩也绝不会差的。

  因此,要想学得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要先弄懂原理,然后再多做练习,这样功夫就不会白下。练习做多了,各种情况见多了,就能见多识广,熟能生巧。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自古如此 。

    分享到:

    相关导读

    康文岗| 专家教师

    辅导科目: 初中英语

    饶宇| 专家教师

    辅导科目:初中英语

    井萍| 专家教师

    辅导科目:初中语文

    涂健| 专家教师

    辅导科目: 高中数学

    张玉新| 专家教师

    辅导科目:高中化学

    耿国庆| 专家教师

    辅导科目:高中物理

    特别说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答疑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2.答疑网(www.prcedu.com)上的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客服邮箱:service@chinaedu.com

    专题推荐 更多>>
    精品课程辅导热线:400-6866-101

    开课时间辅导科目课程名称

    关于我们|答疑资讯|联系我们|商务合作|意见反馈|友情链接|网站地图|隐私条款|服务协议
    	 

    弘成答疑网

    北京现代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6-2010 prc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41171号

    网站备案信息 京公网安备编号:110101002605

    客服电话:400-6869-101 传真:010-84187332 邮件:Service1@chinaed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