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您的位置:资讯首页 > 2013中考 > 中考复习 > 中考语文 >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教学质量试题

时间:2013-10-10 14:27:27 来源:未知 作者:秩名 阅读:

摘要:上期末教学过程质量监测 九年级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A、B两卷。A卷100分,B卷50分,全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 3.A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其他类型题。 4.在使用机读卡时,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上期末教学过程质量监测

  九年级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A、B两卷。A卷100分,B卷50分,全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

  3.A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其他类型题。

  4.在使用机读卡时,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机读卡相应位置上,请将第Ⅰ卷每小题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机读卡题号的位置上。

  5.在答第Ⅱ卷和B卷时,用钢笔或圆珠笔将试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将试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

  6.交卷时只交机读卡和答题卷。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18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9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tiáo)和,又常常把这两句向我的朋友强聒(ɡuō)不舍。

  B.上帝怒不可恶(è)……上帝久久地伫(zhù)立凝视着。

  C.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现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kānɡ)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jì)梁。

  D.多少过分的谀(yú)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sànɡ)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

  2.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B.我的素愿是把生活中的智慧,也可称之为生活的本事传受给你。

  C.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彩藻饰太盛则骄,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D.“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的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了。但他是永生的。

  ②这是睿智的微笑。……这微笑有时变成放声大笑,但是,其中有哲理的忧伤。

  ③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职业之神圣。

  A.①坠落②饱含③蒙骗B.①坠毁②储存③成就

  C.①陨落②蕴涵③亵渎D.①陨落②包涵③欺骗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9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p#分页标题#e#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诚宜开张圣听(扩大)B.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憎恨)D.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同)

  5.下列句中加点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光先帝遗德B.盖追先帝之殊遇

  先帝不以臣卑鄙将军宜枉驾顾之

  C.躬耕于南阳D.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奉命于危难之间安陵君其许寡人

  6.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面选文诸葛亮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总共提出了广开言路、亲贤远佞两条建议。

  B.作者为了突出广开言路的重要,从关系国家存亡的角度来谈,从关系忠于先帝的高度来谈,更能让人动心。

  C.选文的议论、叙事、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我们可以感到作者是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D.在写法上,文章首先从打开进言之路谈起,在此基础上再谈赏罚分明和亲贤远佞的问题,这样说理主次分明,更能让人接受。

  第Ⅱ卷(共82分)

  三、(10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译文:

  8.诗文名句默写填空。((1)-(8)小题选六个小题做)(6分)

  (1)过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蘋洲。(温庭筠《望江南》)

  (2)千嶂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无意苦争春,。(陆游《卜算子•咏梅》)

  (5)帘卷西风,。(李清照《醉花阴》)

  (6)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7)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8)酒困路长惟欲睡,。(苏轼《浣溪沙》)

  四、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9-13题。(12分)

  学会感恩

  ①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会不懂,但是,我们常常缺少一种感恩的思想和心理。

  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小时候背诵的诗句,讲的就是要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中国绵延多少年的古老成语,告诉我们的也是要感恩。但是,这样的古训并没有渗进我们的血液,有时候,我们常常忘记了,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 #p#分页标题#e#

  ③没错,感恩的敌人,是忘恩负义。但是,真正忘恩负义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人们常常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和情谊、恩惠和德泽,以为是理所当然,便容易忽略或忘记,有意无意地站在了感恩的对立面。难道不是吗?我们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常常是细小琐碎却无微不至,不仅常常被我们觉得就应该是这样,而且还觉得他们人老话多,树老根多,嫌烦呢。而我们自己呢,哪怕是同学或情人的生日,都不会错过他们的PARTY,偏偏记不清父母的生日,就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④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谦虚之德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知道要躬身弯腰,便是属于前者;感受上苍,懂得要抬头仰视,便是属于后者。因此,哪怕是比自己再弱小的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帮助,这样的人也是不敢轻视、不能忘记的。跪拜在教堂里的那些人,仰望着从教堂彩色的玻璃窗中洒进的阳光,是怀着感恩之情的,纵使我并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但我总是被那种神情所感动。

  ⑤不懂得忏悔的人,一般也容易缺乏感恩之情。道理很简单,这样的人,往往唯我独尊,一切都是他对,他从来都没有错,对于别人给予他的帮助,特别是指出他的错误弥补他闪失的帮助,他怎么会在意呢?不仅不会在意,而且还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帮助是多余是当面让他下不来台呢。这样的人,心如冰硬板结的水泥地板,水是打不湿的,便也就难以再松软得能够钻出惊蛰的小虫来,呜叫出哪怕再微弱的感恩之声来。

  9.作者在本文中表达的观点是:(2分)

  10.在第②段末尾,作者写道:“有时候,我们常常忘记了,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想想在生活和生命两个方面,我们需要对谁感恩?(2分)

  ①面对生活:

  ②面对生命:

  11.第③段作者列举“对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嫌烦”和“记不清父母的生日”两个例子说明的是:(2分)

  12.阅读文章第④段,请将本段的中心句摘录如下:(2分)

  13.请你为文章第④段的观点再提供一个事实论据。(60字左右)(4分)

  五、作文(60分)

  14.读了《学会感恩》一文,你一定有想法或启示,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诉说你对父母、同学、老师……的情感。

  (1)自拟题目,(2)不少于600字。(3)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B卷(50分)

  一、诗词赏析(4分)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①,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②应犹在,只是朱颜改③。问君④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注释】①了:了结,完结。②砌:台阶。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③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④君:作者自称。 #p#分页标题#e#

  1.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春花秋月”即良辰美景,是词人昔日欢娱之时。

  B.“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句是说春花秋月来去匆匆,词人对往事美好的回忆萦绕在心头。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表面上说故国的宫殿仍在,但自己已经衰老了,深层意义则表现“江东易主”之痛。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江流”一句是以滚滚东流的一江春水比喻多而深且连绵不断的愁情。

  2.这首词借“春花秋月”抒情,以“一江春水”为喻,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2分)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仲淹掌学

  晏丞相殊留守南京,范公遭母忧,寓居城下。晏殊请掌府学。范公常宿学中,训督学者皆有法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夜课诸生,读书寝食,皆立时刻。往往潜至斋舍诇①之,见有先寝者,诘之,其人绐云②:“适疲倦,暂就枕耳。”问未寝之时观何书,其人亦妄对,则取书问之,其人不能对,乃罚之。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欲知其难易,及所当用意,亦使学者以为法。由是四方从者辐凑③,其后宋人以文学有声名于场屋朝廷者,多其所教也。

  (选自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诇(xiònɡ):看。②绐(dài):欺骗。③辐凑: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轮轴一样。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多其所教也(他,范仲淹)B.见有先寝者,诘之(斥责)

  C.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写一篇)D.夜课诸生,读书寝食(睡眠、饮食)4.把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训督学者,皆有法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

  译文:

  (2)问未寝之时观何书,其人亦妄对。

  译文:

  5.范仲淹受晏殊之请,在管理学校时做了哪几方面的工作?(4分)

  三、阅读(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水浒》和《三国演义》都通过一个个生动故事的叙写,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A.《风雪山神庙》中的林冲、B.《醉打蒋门神》中的武松、C.《中州劫法场》中的李逵、D.《大意失荆州》中的关羽等,请任选其中一个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按下面要求完成任务。

  (1)我选(填序号)

  这个故事表现出人物的性格:(2分)

  (2)写出这个故事内容的梗概(100—150字)。(2分)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7~11题。(18分)

  孤独的大号手

  颜歌

  应朋友的邀请去听一场交响乐,朋友打来电话说定了第七排的位子,“在那里听效果非常好。” #p#分页标题#e#

  一路上胆战心惊。关于那些在音乐会上不合时宜的掌声的笑话在我的脑海中一再回响起来。于是对自己说:“不要鼓掌,不鼓掌就不会出错。”——埋着头在那些衣着光鲜的男女中潜入了音乐厅。

  演奏的是德彪西的作品,对于我这种门外汉更加是雪上加霜的噩耗。位子的确是很好的,音效相当雄壮,周围密密麻麻都是迷醉而虔诚的脸孔,让我更加如坐针毡——只好发挥女人八卦的本能,把台子上面演奏的人一个一个地仔细看。

  指挥家身体肥硕并且不可思议地轻盈地扭动着,小提琴是黑压压的一片,中间的管乐和他们亲密无间地应和着。我百无聊赖地看过这些人的脸,然后就看到了最后面右边,坐着两个看起来和我差不多无聊的人:穿着黑色的西装,头发油亮,神色肃穆,双腿间放着一柄金光闪闪的大号。

  我望着那两个人,他们木偶一样一动不动,看着前方,双手以标准的姿势握着自己的大号。五分钟过去了,然后是十分钟,十五分钟……半个多小时以后,管乐开始恋人一般一唱一和似凄诉。大号手依然如故,甚至连号都没有抬起来一下。

  我来了兴致,较劲一样,数着拍子等着他们拿起号来。又过了十五分钟,我第三十次挪动坐姿,他们两人依然如故。

  大提琴拉起来了,大鼓也打了起来,还有一些我不知道是什么的打击乐器加入了进来。音乐变得雄壮起来,高潮像海浪般向观众们扑来——我可怜的大号手依然一动不动。

  连我都开始为他们感到委屈了。已经过了快两个小时,两个孤独的大号手坐在角落里,一动不动——他们握着自己的号,像童话里面某个残废的锡兵。

  我变得着急起来,紧紧地盯着他们的手,期待着下个小节,或者下下个小节,他们就会抬起手来,抬起大号,加入这瑰丽的乐章中来。

  但一切都没有发生。高潮落下,观众甚至鼓了一次掌——什么也没有发生。

  我左顾右盼,希望有一个人能告诉我大号手什么时候能正式登场,或者,至少会有一束炽烈的灯光打在他们脸上,让我看看他们的表情。我绝望地感到这场演奏就会结束了,大号手就会这样离开了。

  就在此时,我听到了那震耳欲聋的一声,我惊讶地回过头,发现两个大号手已经把号握在了手上。刚刚那一声无疑是他们发出的。

  我充满惊喜地看着他们,在漫长的等待以后,终于长长出了一口气。一,二,三,四……大号手终于吹奏了起来,他们的声音压过了音乐厅里其他一切声音,我感到整个大厅都在颤抖,音乐是那样壮阔地打开了。

  全场的人剧烈地鼓掌起来——我也鼓掌起来——音乐结束了。 #p#分页标题#e#

  幕布拉上,我没来得及再看大号手一眼。三个小时的演奏里,他们吹了不到三分钟的时间,然后离开。

  事后,我跟朋友说到了那两个大号手,朋友说:“他们要做的就是一直数拍子,然后,吹出那剧烈的一响。”

  “那一响可不是随便谁都能吹出来的。”朋友骄傲地说。(选自《格言》)

  7.对待那两个大号手在演出过程中的表现和遭遇,“我”的心情前后有很大变化,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把下表补充完整。(3分)

  演出阶段看到他们半小时后又十五分钟音乐雄壮高潮落下号手吹号

  我”的心情“百无聊赖来了兴致挪动坐姿

  8.本文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4分)

  答:

  9.从“我”和“大号手”角度分析下面的句子,说说其表达作用。(4分)

  两个孤独的大号手坐在角落里,一动不动——他们握着自己的号,像童话里面某个残废的锡兵。

  答:

  10.“‘那一响可不是随便谁都能吹出来的。’朋友骄傲地说。”朋友的话有什么样的含义?大号手的表现昭示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

  答:

  11.冰心女士的诗说道:“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那花,毕竟明艳过一段时间,而我们的人生呢,很像大号手,等待那么久,只是三分钟……甚至连三分钟的辉煌也没有。该如何看待这一切呢?睿智的你,请写下你的见解。(3分)

  答:

  四、语言的运用(12分)

  12.探究下面几则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如果说外语是人生的工具,那么,母语毫无疑问是掌握工具的手。可是,当中国人在投入巨大精力学习外语、应付外语考试的同时,却尴尬地发现,自己的母语水平正在明显下降。

  【材料二】据调查发现中学生母语水平不客乐观,他们连深奥一点的现代文也理解不了,普遍存在词汇贫乏,言不达意的情况。

  【材料三】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说:“我们有一项针对目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发现,在全部学习时间中,拿出1/4以上的时间学外语的大学生,占到了65%以上,有的人甚至拿出了3/4或者全部的时间来学外语。”

  【材料四】著名作家王蒙曾说过,“如果说学英语学得好,你可能没有辜鸿铭学得好,没有林语堂学得好,没有钱钟书学得好,但他们的中文比英文都更好。”

  (1)这几则材料反映一个什么现象?请用一句话概括。(3分) #p#分页标题#e#

  答:

  (2)简要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3分)

  看法:

  13.学语文不仅仅是教材,要学好语文,就必须走出课本,向课外延伸。读现代的书,可以与同时代人作精神上的交谈;读古代的书,可以传承古圣先贤的精神遗产。请把你近来课外阅读中感受最深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情况写下来与同学交流。(6分)

  (1)这本书(或一篇文章)的名称是(课本上的除外)

  大概内容是(不少于50字)(3分)

  (2)这本书(或一篇文章)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不少于100字)(3分)

  龙泉驿区2010-2011学年度上期末教学过程质量监测

  九年级语文答题卷

  A卷题号三四五总分总分人

  得分

  B卷题号一二三四总分总分人

  (一)(二)

  得分

  A卷Ⅱ卷(82分)

  三、(10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1)译文:

  (2)译文:

  8.诗文名句默写填空。((1)-(8)小题选六个小题做)(6分)

  (1)(2)

  (3)(4)

  (5)(6)

  (7)(8)

  四、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9-13题。(12分)

  9.(2分)

  10.(2分)①面对生活:

  ②面对生命:

  11.(2分)答:

  12.(2分)答:

  13.(4分)答:

  B卷(50分)

  一、诗词赏析(4分)

  1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2(2分)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2分)

  4.(1)(3分)译文:

  (2)(3分)译文:

  5.(4分)

  三、阅读(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1)我选(填序号)这个故事表现出人物的性格:(2分)

  (2)故事梗概(100-150字)(2分)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7-11题。(18分)

  7.(3分)

  演出阶段看到他们半小时后又十五分钟音乐雄壮高潮落下号手吹号

  “我”的心情百无聊赖来了兴致挪动坐姿

  8.(4分)答:表现手法:作用:

  9.(4分)答:

  10.(4分)答:含义:

  人生态度:

  11.(3分)答:

  四、语言的运用(12分)

  12.(1)(3分)现象:

  (2)(3分)看法:

  13.(6分)(1)(1分)书名:

  大概内容是(不少于50字)(2分)

  (2)感受(3分)

  五、作文(60分)

  14.读了《学会感恩》一文,你一定有想法或启示,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诉说你对父母、同学、老师……的情感。 #p#分页标题#e#

  (1)自拟题目。(2)不少于600字。(3)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题目〖12〗600

  (1)过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蘋洲。(温庭筠《望江南》)

  (2)千嶂里,。(范仲淹《渔家敖•秋思》)

  (3)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无意苦争春,。(陆游《卜算子•咏梅》)

  (5)帘卷西风,。(李清照《醉花阴》)

  (6)千古兴亡系不事?悠悠。。(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7)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8)酒困路长惟欲睡,。(苏轼《浣溪沙》)

    分享到:

    相关导读

    康文岗| 专家教师

    辅导科目: 初中英语

    饶宇| 专家教师

    辅导科目:初中英语

    井萍| 专家教师

    辅导科目:初中语文

    涂健| 专家教师

    辅导科目: 高中数学

    张玉新| 专家教师

    辅导科目:高中化学

    耿国庆| 专家教师

    辅导科目:高中物理

    特别说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答疑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2.答疑网(www.prcedu.com)上的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客服邮箱:service@chinaedu.com

    专题推荐 更多>>
    精品课程辅导热线:400-6866-101

    开课时间辅导科目课程名称

    关于我们|答疑资讯|联系我们|商务合作|意见反馈|友情链接|网站地图|隐私条款|服务协议
    	 

    弘成答疑网

    北京现代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6-2010 prc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41171号

    网站备案信息 京公网安备编号:110101002605

    客服电话:400-6869-101 传真:010-84187332 邮件:Service1@chinaed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