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资讯首页 > 2013中考 > 中考复习 > 中考语文 >
初三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时间:2013-10-29 13:10:24 来源:未知 作者:秩名 阅读: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
第六单元
探究目标
[重点]1准确理解字、词、句的含义,掌握重要的实、虚词用法。
2读懂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史传文学的有关常识。
[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和名词佳句,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2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进一步加强诗词鉴赏能力;领会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精神。关于史传文学司马迁的《史记》是传记文学,对中国后世小说、戏剧创作有明显影响,其中历史人物传记的表现手法,对形成中国小说的民族风格起着积极的作用。
21.陈涉世家
探究指导
一、掌握下列字的读音
阳夏(jiǎ)辍耕(chuò)怅恨(chàng)嗟乎(jiē)鸿鹄(hú)闾左(lǚ)戍適(zhé)罾(zēng)烹食(pēng)间令(jiàn)篝火(gōu)忿恚(huì)笞(chī)毋(wú)袒右(tǎn)蕲(qí)徇(xún)柘(zhè)
谯(qiáo)弗胜(fú)车乘(shèng)社稷(jì)长吏(zhǎng)铚(zhì)
二、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145~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南)人。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创作。
三、课文注释及译文、分析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
(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休息),怅然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有朝一日有谁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了,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同伴们笑着回答他:“你给人家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胜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啊!”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
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征召穷苦的平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临时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
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
都被编入这支队伍,并担任小队长。恰巧碰上天降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
#p#分页标题#e#
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
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陈胜、吴广在一起商量,说:“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
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国家而死,这样好吧?”陈胜说:“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
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长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劝谏始皇的
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
缘故,始皇派他到边疆去带兵。最近传闻说,并不为什么罪名,二世就将他杀害。老百姓大多
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
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担任楚国将领的时候,(曾)多次立功,又爱护士卒,
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战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走了。如今假使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
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的。”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二人)于是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去算卦。那算卦的人知道他俩的意图,说:“你们的事都能办成,能建功立业。不过你们还是去问问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鬼神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考虑卜鬼的事,终于悟出:“这是教我们先在众人中树立威信啊。”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
于是用朱砂在绸条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再把绸条放进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买鱼回来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烹食,发现了鱼肚子里的绸条,自然就诧怪这事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潜藏在驻地附近丛林里
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的神庙当中,天黑以后点上灯笼(装鬼火),装作狐狸的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士兵们一整夜既惊且怕。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地看看陈胜。
#p#分页标题#e#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
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士兵们大多愿意为他出力。(那天)(两个)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
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
再三地提出要逃走,惹他们发火,让他们责罚他,借此来激怒士兵。那军官果然鞭打了吴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军官(刚)拔出剑来,吴广一跃而起,夺过剑来杀死了他。陈胜协助吴广,一齐杀了两个军官。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陈胜把众戍卒召集起来,宣布号令,说:“各位(在这里)遇到大雨,都超过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
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
过期就要杀头。即使仅能免于斩刑,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再说,大丈夫不死
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
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众戍卒齐声应道:“愿恭敬地
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
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顺从百姓的愿望。大家露出右臂
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作为义军的标志),打出大楚的旗号。(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祀天地。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起义军(首先)进攻大泽乡,占领该乡后接着进攻蕲县。攻克蕲县后,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銍、酂、苦、柘、谯皆下之。
就派符离人葛婴带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自率主力)攻打銍、酂、苦、柘、谯等县,都拿下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来了。一路上收编人马。等打到陈县的时候,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马一千多匹,士卒几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
进攻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带兵在谯门中应战。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
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不久)守丞被人杀死,大军才进入陈县。几天后,陈胜召集当地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共同商讨大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
#p#分页标题#e#
这些人异口同声地说:“将军您亲自披甲上阵,手拿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恢复楚国的社稷,
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
论功应当称王。”于是陈胜被拥戴称王,对外宣称要复兴楚国。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
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都纷纷起事),惩办当地的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四、一词多义
1之去、往,动词辍耕之垄上
补足音节,无义怅恨久之
的,助词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他,代词楚人怜之
2会适逢,恰巧遇到会天大雨
集会与皆来会计事
3书书写,动词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字条,名词得鱼腹中书
4将统率,动词上使外将兵
将领,名词项燕为楚将
5数屡次(shuò)广故数言欲亡
几(shù)卒数万人
6次编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7行行军途中(xíng)行收兵
行列(háng)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8为做为屯长
向为天下唱
成为士卒多为用者
修筑为坛而盟
9比:等到比至陈
并列,接近天涯若比邻
10乃: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于是,就陈胜乃立为王
你的家祭无忘告乃翁
五、通假字
1“適”通“谪”贬谪,这里是强迫的意思。
2“唱”通“倡”首发。
3“以”通“已”已经。
4“被”通“披”穿。
六、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① 大雨:这里是“下大雨”的意思。
②罾:渔网,这里是“用渔网捕”的意思。
③篝:笼,这里是“用笼罩着”的意思。
④目:眼睛,这里是“用眼睛示意”。
2形容词作名词
①坚:坚固的铁甲②锐:锐利的武器
3名词作状语
①丹:用丹砂例句: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②狐鸣:像狐狸嗥叫的凄厉的声音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苦秦:以秦国的统治为苦
②怪之:认为这件事奇怪
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忿恚:使……恼怒
七、古今异义
1怜古义:爱戴今义:怜悯
#p#分页标题#e#
2往往古义:到处今义:副词,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3会计古义:集会议事今义:监督和管理财务的工作或从事该种工作的人员
4亡古义:逃亡今义:死亡
5间古义:暗地里今义:中间,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快乐套餐
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怅恨()辍()耕忿恚()鸿鹄()
適戍()车乘()篝火()鞭笞()
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二世少子也()陈胜王()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若为佣耕2会天大雨3今亡亦死4或以为死
三、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A楚人怜之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1〗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
苟富贵()会天大雨()楚人怜之()为天下唱()
2下面语句中与“辍耕之垄上”中“之”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怅恨久之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先天下之忧而忧
3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若为佣耕曾不若孀妻弱子B项燕为楚将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C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秦灭韩亡魏D项燕为楚将,数有功广故数言欲亡
4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B发闾左適戍渔阳——
C等死,死国可乎——D吴广以为然——
(二)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p#分页标题#e#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吴中人子弟皆已惮籍矣。(《史记•项羽本纪》)
1给下面的字注音并释义。A戮B俱C惮D族
2《陈涉世家》中,一句抒发了千古志士之胸臆,此文中一句表达了项羽的抱负理想,被人称颂,“史公极力描写。”
3解释下列句中带点字
A其季父项梁()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B学万人敌()项梁怒之()
C去学剑()又不肯竟学()D梁以此奇籍()与籍避仇于吴中()
4概括本段内容叙项羽叔侄起义前的生活经历。
参考答案一、chàngchuòhuìhúzhéshènggōuchīshuòjiāngshàowàng二1若,你2会,适值,恰好遇到3亡,逃跑4或,有人三、“怜”,古义为“爱戴”,今义为“怜惜”;“间”jiàn古义为“私自,偷偷地”,今义为“中间,一定的时间,空间”;“亡”,古义为“逃跑”,今义为“死亡”。四、(一)1A苟:如果2A项“之”为音节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B、D两项的“之”均为结构助词,“的”C两个“之”均为动词,“到”、“往”。3A项中的“若”,一为代词“你”,二为介词“如”。B项中的“将”,一为名词“将领”;二为动词“率领”。C项中的“亡”,一为动词,“逃跑”;二为动词,“灭亡”。D均为“屡次、多次”之意。4A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B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C同样是死,不如为国事而死D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二)1Alù;杀Bjù;都Cdàn;害怕Dzú;灭族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彼可取而代也。”3小叔父被抵挡助词,不译前往终,完成认为奇异躲避4叙述项羽叔侄起义前的生活经历。
22.唐雎不辱使命
探究指导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唐雎(jū)弗敢(fú)怫然(fú)徒跣(xiǎn)以头抢地(qiāng)谕(yù)
韩傀(guī)休祲(jìn)缟素(gǎo)色挠(náo)熠熠生辉(yì)
二、作者简介刘向(公元前79~前8;一说公元前77~前6),西汉学者、文学家。刘向的散文叙事简约,论理畅达,从容不迫,在舒缓平易中显深沉恳切的感情。
三、关于《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篇。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p#分页标题#e#
四、文章主旨文章通过记叙唐雎出使秦国,与秦王进行外交斗争的经过,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文章也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
五、课文注释及译文、分析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即使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这一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
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
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
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来交换)呢?”
这一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这是斗争的第一个回合。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气势汹汹地发怒了,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
秦王说:“天子发怒死人百万,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
#p#分页标题#e#
“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
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
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
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击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
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有胆识的人要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挺剑而起。
(于是)拔出宝剑站起来。
这一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是第二回合,斗争的高潮。全文重心,详写。本段可分两层。一(……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秦王的骗局既被揭穿,炫耀武力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于是进一步用战争进行恫吓,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起的战争的可怕场景。二(……挺剑而起”):唐雎毫不示弱,以“士之怒”进行反击。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这一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斗争的结局。
六、写作特色1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2运用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
七、一词多义
1使:派遣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出使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于:从受地于先王
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以:用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凭借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把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因为徒以有先生也
4徒空这里引申为光着亦免冠徒跣
只徒以有先生也
5者的人以君为长者
的原因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6之的,助词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p#分页标题#e#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八、通假字
1“错”通“措”施行,置办。
2“仓”通“苍”青色。
九、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缟素:白色丝织物,指丧服。这里是“穿丧服”的意思。
2数词作动词
四:这里是“成为四个人”的意思。例句:(专诸、聂政、要离)与臣而将四矣。
十、古今异义
虽然古义:即使这样(两个词)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例句: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十一、特殊句式
1判断句例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例句: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者,……也”判断句标志。“皆”,副词,表判断语气。
2倒装句状语后置例句:受地于先王“于先王”是状语,译文: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例句:休祲降于天“于天”是状语。译文:吉凶的征兆从上天降示。
快乐套餐
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怫然()以头抢地()唐雎()免冠徒跣()
休祲()天下缟素()韩傀()不屈不挠()
二、解释下面名句中加点字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2而君逆寡人者()
3寡人谕矣()4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三、解释句中通假字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四、指出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①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③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④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五、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1)仓鹰击于殿上()(2)长跪而谢之()
#p#分页标题#e#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
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与臣而将四矣。
4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5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参考答案一、fúqiāngjūxiǎnjìngǎoguīnáo二、1派遣违背了解,明白白白地三、“仓”通“苍”,“青色”的意思四、①“用”;②“凭借”;③、④句中的“之”都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五、1(1)“仓”同“苍”,青色。(2)道歉。2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3(1)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2)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4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5示例:①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②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③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23、隆中对
探究指导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陇(lǒng)亩颍(yǐng)川枉(wǎng)驾诣(yì)屏(bǐng)人
倾颓(tuí)度(duó)德猖蹶(chāng jué)沔(miǎn)吴会(kuài)
殆(dài)存恤(xù)胄(zhòu)夷(yí)越戎(róng)
二、作者简介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字承祚,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主要著作有《三国志》《古国志》《益都耆旧传》,编有《蜀相诸葛亮集》等。
三、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叙述,表现了诸葛亮能从客观实际出发,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分析各方面的力量,估计未来形势的发展并据此以确定蜀汉建国的政策、策略的远见,赞扬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才能。
四、课文注释及译文、分析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唱《梁父吟》。(诸葛亮)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为管仲、乐毅,(可)当时的莫之许也。唯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p#分页标题#e#
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的徐庶和诸葛亮很友好,说是确实这样。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当时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亮,是卧龙啊,将军是否
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愿意见他呢?”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将军宜枉驾顾之。”
上门)来。您应该屈尊一下亲自去拜访他。”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才见到。(刘备)就此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统治)
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
崩溃了,奸臣先后窃取了政权,皇上也遭难出奔。我不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
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
否胜人),想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智谋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然而(我的)志向(到
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
诸葛亮回答道:“自从董卓(杀死少帝刘辩,独掌大权)以来,豪杰共同起兵讨伐,占有好几个州郡的,
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多得数也数不完。曹操和袁绍相比较,名声小而且兵力也少,然而曹操终于能打败袁绍,由弱变强的原因,
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他的筹划(得当)。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曹操)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这(方面),确实不能和他争胜。孙权占据江东,已经经历了三世,吴国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德有才的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人被他任用,(孙权)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面凭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
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着吴郡、会稽郡,西面直通巴郡、蜀郡,这(是)用兵之地,然而他的主人(刘表)
#p#分页标题#e#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
守不住,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可有(取它)的意思吗?益州形势险要,土地肥沃,幅员辽阔,
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
自然条件优越,是天府之地,汉高祖(刘邦)凭借它而成就了帝王大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百姓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
殷实,国家富裕,可是(他们)却不知道爱惜(人民)。有见识有才能的人都想得到一个贤明的君主。您既然是
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
皇室的后代,信用和道义闻名于天下,又广泛地罗致英雄,如饥似渴地思慕贤良,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
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扼守住险要地势,西面和各部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民族,对外和孙权结成联盟,对内修明政治;(等到)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天下(形势)有了发展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向宛、洛进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出兵,老百姓谁不(用)篮子(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浆来欢迎将军呢?如果真能如此,那么称霸的大业就
汉室可兴矣。”
能成功,汉王朝就可以复兴了。”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刘备说:“好!”从此,和诸葛亮的情谊就一天比一天深厚。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
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说:“我得到了孔明,就好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
复言。”羽、飞乃止。
再说(反对的)话。”关羽、张飞才不再说什么了。
全文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1):概述诸葛亮的远大抱负,使人们对他有初步的认识。第二部分(2):叙述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从侧面进一步写诸葛亮是个很有才能的人物。第三部分(3~5):写诸葛亮隆中对策。诸葛亮扼要地分析了当时天下的形势,并推测了未来形势的发展。第四部分(6):写刘备非常重视诸葛亮的才能,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
五、写作特色1人物描写上侧面烘托与正面描写相结合,详略得当。2语言简洁流畅,生动准确,朴素自然。
#p#分页标题#e#
六、一词多义
1为:唱好为《梁父吟》
结为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是谓为信然
变为以弱为强者
表示被动,“被”贤能为之用
2谓说谓为信然
对……说谓先主曰
3已停止然志犹未已
已经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通“以”自董卓已来
4遂就由是先主遂诣亮
终于然操遂能克绍
5图谋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地图图穷而匕首现
6利物资利尽南海
有利的条件天时不如地利
7尽全部取得利尽南海
消失,没有林尽水源(《桃花源记》)
8信信用信义著于四海
通“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
9好友好hǎo外结好孙权
喜爱hào好为《梁父吟》
10将将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11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筐一箪食(
用竹筐盛着箪食壶浆
12因于是、就此因屏人曰
凭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七、通假字1“信”通“伸”,伸张。
2“已”通“以”,以。例句:自董卓已来
八、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日:一天天例句: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2名词作动词箪:用箪盛壶:用壶装
3形容词作状语外:对外内:对内
九、古今异义
1用古义:因此今义:使用例句:遂用猖蹶2猖蹶古义:失败今义:凶猛而放肆例句:遂用猖蹶3抑古义:而且今义:压抑;或者例句:抑亦人谋也
4可以古义:可以把今义:表示可能;表示许可例句: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十、特殊句式
1判断句例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2省略句①省略主语例句:因屏人曰省略了句子的主语:先主②省略宾语例句:君与俱来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之”,即“他”,指诸葛亮。3倒装句①宾语前置例句:时人莫之许也②状语后置例句:欲信大义于天下4被动句例句:贤能为之用“
快乐套餐
一、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该字的意思
1因屏人曰()2好为《梁父吟》()3枉驾顾之()
4遂用猖蹶()5先主遂诣亮()6民殷国富()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谓为信然谓先主曰2以弱为强者贤能为之用
#p#分页标题#e#
3因屏人曰高祖因之以成帝业4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它的含义
1欲信大义于天下通;通。2自董卓已来通;通。
四、文学常识填空
1《三国志》是部史书,共六十五卷,人们把它和、、合称为二十四史的“前四史”。
2陈寿是朝人,学家。“隆中对”的“对”是的意思。
五、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为文中加点的字注音。①胄()②戎()③箪()
2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有不同的称呼,文中出现了两处。请指出来并解释。
① ②
3翻译“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一句
4上句中,“身”的意思是,本文中还有一个词和它同义,这个词是。
5根据文章,将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具体战略方针排列顺序。
① 礼贤下士,收罗人才;②安抚边境各民族;③广布“仁义”;④结好孙权,搞好外交;⑤巩固荆、益基地;⑥利用帝室之胄的身份,打出“正统”旗号;⑦选择时机,两路出兵北伐;⑧搞好内政。正确顺序是:
6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用文中的6个字来概括)
参考答案一、1略二、1谓:说;谓:对……说2为:变为;为:表被动,“被”3因:就此、于是;因:凭借4将:将领;将:率领。三、1“信”通“伸”:伸张2“已”通“以”:介词,以。四、1纪传体《史记》《汉书》《后汉书》2晋史回答,应对五、(一)1① zhòu②róng③dān2①戎: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族的称呼。②夷越:泛指我国南部各族。3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兵4亲自躬5⑥③①⑤②④⑧⑦6成霸业,兴汉室
24出师表
探究指导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崩殂(cú)疲弊(bì)陛(bì)下性行(xíng)行(háng)阵和睦(mù)
恢弘(hóng)妄自菲(fěi)薄忠谏(jiàn)长(zhǎng)史攘(rǎng)除
斟酌(zhēnzhuó)郭攸(yōu)之费祎(yī)以遗(wèi)陛下悉以咨(zī)之
裨(bì)补阙(quē)漏猥(wěi)自枉(wǎng)屈夙(sù)夜忧叹庶(shù)竭驽钝(núdùn)
彰(zhāng)其咎(jiù)咨诹(zōu)善道遗诏(zhào)不胜(shēng)陟(zhì)罚臧(zāng)否(pǐ)
#p#分页标题#e#
二、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幼年时随叔父避乱荆州。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始出山,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辅佐刘备建立蜀国,被任命为丞相,后受遗诏辅佐后主刘禅,封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善计谋,通兵法,深得将士爱戴。公元234年,病死军中。留有《诸葛武侯集》。
三、文体介绍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述请求和愿望。
四、文章主旨因刘禅昏弱,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深怀后顾之忧,临行前上此表文,以告诫和劝勉后主,望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小,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同时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对后主的一片忠心及“北定中原”的决心。
五、文章注释及译文、分析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
先帝创建统一全国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国,我们蜀国贫困衰弱,这
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真正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刻啊。可是,侍卫大臣们在宫廷里毫不懈怠,忠诚的将士们在边境上奋不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
顾身,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恩典,想要在陛下身上来报答啊。(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而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
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这一段,作者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此段为全篇议论张本。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
宫廷和相府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奖惩功过、好坏,(标准)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不同。如果有做
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
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及尽忠办好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
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平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造成宫内和相府刑赏之法不同。
这一段,作者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
#p#分页标题#e#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
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我以为宫中的事情,事情不分大小,都可以拿来问问他们,这之后再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一定能够补救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的成效。补充注释:阙:通“缺”,缺点。
这一段,作者说明出师前在内政上所作的安排。为下文说“亲贤”张本。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公正,对军事精通熟练,从前试用他(的时候),先帝曾称赞他有才干,因此
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
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可以拿来问问他,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
优劣得所。
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各得其所。这一段,作者说明出师前在军政上所作的安排。这也是为下文说“亲贤”张本。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
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
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
可计日而待也。
就指日可待了。这一段,作者提出亲贤远小的建议。这是作者给后主的第三项建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
我本来是一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田,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谋求在诸侯那里扬名做官。先帝不
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嫌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当时的天下大事,我因此十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
分感动、激奋,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严重挫折,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
#p#分页标题#e#
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使(东吴),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一年了。补充注释:苟全:苟且保全。闻达:闻名显贵。
这一段,作者自叙本志及先帝“三顾草庐”之恩,概括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的
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
托付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寸草不生的地方(去作战)。现在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让我能用尽自己平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
庸的才智,去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恢复汉室的基业,回到旧日的都城。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
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下的职责。至于(处理事务)斟情酌理,掌握分寸,毫无保留地向您提出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这一段,作者追忆“白帝城托孤”,并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希望陛下托付我讨伐曹魏、复兴汉朝的大业,如果不能实现就治我的罪,来禀告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 没有发扬美德的忠言,就应当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指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当亲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多加考虑,(向他们)询问(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并采纳正确的意见,深切地追念先帝的遗诏。(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这一段,作者归纳各方面的责任。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面对着这篇表章,我涕泪交流,不知说了些什么。这一段是表文的结束语,诉依依离别之情。
六、文章结构全文共九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作者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向他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1段):分析形势,谏广开言路。第二层(第2段):论内外一体,谏赏罚严明。第三层(第3~5段):说人事,谏亲贤远小。第二部分(第6~7段):以自叙经历为重点,表达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第三部分(第8段):明确归纳各方面的责任。第四部分(第9段):表文的结束语。
#p#分页标题#e#
七、写作特色1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2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炼。
八、一词多义
1以因为先帝不以臣卑鄙
把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表时间,“以”受命以来
以致以塞忠谏之路
用来,来以光先帝遗德
2于到在还于旧都
对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在受任于败军之际
3秋时危急存亡之秋
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4之助词,的忠志之士
代词,先帝的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5遗yí遗留以光先帝遗德
wèi给予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6行xíng品行性行淑均
háng古代军制,25人为一行行阵和睦
7所以表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用来此臣所以报先帝
8效大业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有功效,实现不效则治臣之罪
九、通假字
1“阙”通“缺”,缺点
2“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十、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①光:发扬光大
②毛:长庄稼
2形容词作动词①恢弘:发扬例句:恢弘志士之气②亲:和……亲近例句:亲贤臣③远:和……疏远例句:远小人
3形容词作名词良实:善良、诚实的人。
奸凶:奸邪、凶顽的敌人。
十一、古今异义
1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始营业
2义:古义:适宜、恰当;今义:意义、含义例句:引喻失义
3异同:古义:差异。偏义复词,只有“异”起表义作用,“同”只起陪衬作用;今义:不同与相同例句:不宜异同
4痛恨: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仇恨
5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道德品质十分恶劣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
6感激:古义:感动、激动今义:感谢
7奖:古义:劝勉、鼓励今义:奖励、嘉奖
8所以:古义:用来;……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例句:此臣所以报先帝
9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十二、特殊句式
1判断句①例句:此皆良实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这是没有明确语言标志的判断句。②例句: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也”,判断句标志。
2倒装句状语后置例1:苟全性命于乱世,语序为:于乱世苟全性命译文: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例2:临崩寄臣以大事,语序为:临崩以大事寄臣
#p#分页标题#e#
3省略句省略主语例句: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省略主语“陛下”和省略主语“臣”。
快乐套餐
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
A崩殂()性行()臧否()裨补阙漏()陛下()
B咨诹()夙夜()菲薄()猥自枉屈()陟罚()
C驽钝()攘除()以遗陛下()费祎( )行阵()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A陟罚臧否()性行淑均()夙夜忧叹()引喻失义()
B中道崩殂()悉以咨之()此皆良实()危急存亡之秋()
C平明之理()臣本布衣()以彰其咎()咨诹善道()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A诚宜开张圣听B先帝不以臣卑鄙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5题。
[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
2甲段中加点的两个字,“胄”的读音是;“身”的意思是。乙段中加点词语“不毛”的意思是。
3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
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
句中的,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5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
参考答案一、AcúxíngpǐbìbìBzōusùfěiwěizhìCnúrǎngwèiyīháng二、A善恶平早适宜、恰当B死亡询问善良、诚实的人时C治平民表明、显扬询问三、A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始营业B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道德品质十分恶劣C痛恨: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仇恨四、(一)1先帝2zhòu;亲自;不长庄稼、荒凉(的地方)。3恢复汉室一统霸业。(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兴复汉室”、“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等)4“天下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5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等。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
#p#分页标题#e#
25词五首
探究指导
关于“词”的有关常识: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它在隋唐之际已经产生,晚唐五代渐趋繁荣,宋为鼎盛时期。词的句式长短不一,能更自由地表现个人的思想感情。词有标题和词牌,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调的名称。如《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是词牌,“密州出猎”是题目。
望江南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筠(yún)脉脉(mò)白蘋洲(pín)
二、作者简介温庭筠(812?~866?),本名歧,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诗人、词人。“望江南”为词牌名。
三、简析与鉴赏《梦江南》是温庭筠的优秀作品,写思妇的离愁别恨。形象鲜明生动,情致幽远,意境清雅,音律和谐。开头一个“独”字点出思妇的形单影孤,“倚”字写出思妇久久等待的神态。“过尽千帆皆不是”表明思妇虽然望穿秋水,但始终没有盼到良人归来。“过尽千帆”可见等待的时间之长,“皆不是”强调过往船只虽多,但无一是,这就使思妇的惆怅、失望、凄楚之情托笔而出。前三句是叙写思妇倚楼远望,盼望之情景。后两句是写景,通过景物描写进一步渲染思归的离愁。“斜晖”与“梳洗罢”呼应,点出思妇从清晨起床就倚楼等待,一直等到太阳偏西了,仍不见归舟。“白蘋洲”在古诗词中常用以代指分手的地方。
渔家傲•秋思
一、需掌握的字音塞下(sài)衡阳(héng)千嶂里(zhàng)羌管(qiāng)人不寐(mèi)
二、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省)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官至参知政事。曾守边多年。政治上主张革新。他的词风格明健,善写塞上风光。有《范文正公集》。
三、简析与鉴赏词的上阕描绘边塞风光。首句“塞下”点明环境;“秋来”点明时令;“风景异”中一个“异”字,点明塞下秋来的风景别具特色:一是边塞风光与内地不同;二是秋天来临,边塞的景物也发生了变化。上阕写景,就从这个“异”字生发开去。次句“衡阳雁去”承接首句的“异”。“衡阳雁去”意思是“雁去衡阳”。用拟人化手法写人的感受,突出边塞的异常苦寒:雁尚且无留恋之情,人又何以忍受?接下来三句着重描写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军营号角吹响,西风瑟瑟,牧马悲鸣,雁唳声声,草木萧萧,一片悲凉。词的下阕抒写征人思乡的感情。“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自抒情怀。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萌发乡关之思。然而,浊酒一杯,消不了浓重的万里乡愁。这首词的基调是苍凉悲壮的,留给后人的是慷慨而又惆怅的情绪。
#p#分页标题#e#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擎(qíng)苍貂裘(diāo qiú)千骑(jì)平冈(gāng)鬓(bìn)雕(diāo)弓
二、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中进士,历官签判、通判、太守、翰林学士、礼部尚书。一生屡遭贬谪,仕途充满坎坷。在文学上造诣非凡,在诗词文赋、书法绘画、文艺理论等各个领域都有极高的成就。有《东坡七集》。
三、名句欣赏1“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几句是说,我聊且发一发少年狂,左手牵黄犬,右臂托着苍鹰,统率一队头戴锦帽、身穿貂裘的武士,上千骑人马簇拥着,像一阵旋风似的卷向平冈。这是一个热热闹闹的打猎场面。一个“狂”字,表现的是潇洒豪放、不受羁缚的气韵和姿态。表现慷慨激昂、粗犷豪壮的阳刚之美。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三句抒发的是渴望立功边陲、报效朝廷的豪壮胆气、宏伟气魄。天狼星,代指贪婪掠夺的侵略者。这三句的意思是,我应当还有力量,把雕花硬弓拉得像满月一般,把利箭射向西北
相关导读
特别说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答疑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2.答疑网(www.prcedu.com)上的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客服邮箱:service@china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