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教学教研

教师论坛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师论坛 >

关注学生发展的优质教育研究》研究方案及实施细则

时间:2012-09-27 13:06:58 作者:admin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价值
(一)课题的界定
“关注学生发展”是指关注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改革方向,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优质教育”是指在素质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下的学校全面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国、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是高标准、高水平的。这是站在国际人才竞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坚持教育“三个面向”的崭新视野,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崇高境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共同追求,也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
“关注学生发展的优质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是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改新理念引领下,强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名校优质教育的品牌。这里所说的质量,是优质教育的核心,是与学生综合素质相关的质量。所谓综合素质,包括知识、技能和能力,还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利于促进学校快速发展,形成鲜明的特色。
(二)理论与实践价值
我们高兴地看到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带来了令人鼓舞的变化,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和基本矛盾,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
在新课程改革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大力推动下,“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上台阶”已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教育科研已成为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本课题研究,紧密结合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实际,深化关注学生发展,创造优质教育的学校内涵建设。在理论上,进一步明确素质教育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统一,坚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走一条高素质高质量的发展之路、创新之路。因此,本课题研究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创造优质教育特色,有创新意义和理论价值。在实践上,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科学路子,营造科研兴校的良好氛围,形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综合治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因此,本课题研究对于创造优质教育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策略和方法
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策略和方法
(一)研究的目标
1、探索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的实践策略,打造教学质量品牌,形成优质教育特色。
2、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3、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老师专业成长。
(二)研究的内容
1、从观念更新、制度完善、行为训练等方面形成教育制约激励的综合治理机制,探索优质教育的人本化管理新途径。
2、通过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多元化,其实质是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
3、从引领教师自学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积极投身于校本研训,为教师合理提供专业发展平台等方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增强其自身的专业素养。
(三)研究的策略
1、课题分解
围绕学校主课题《关注学生发展的优质教育研究》,选择子课题或小专题,形成“主课题--子课题--小专题”的课题研究网络。坚持“关注学生发展,创造优质教育”的办学理念,恪守“尊重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原则,采用“专题攻关、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实施科研拉动,提升科研品位。让教师真正成为研究者,形成由学科骨干、学科带头人、名师构成的教师人才梯队,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其经验、成果的交流合作。
(附子课题或小专题及其研究要点)
2、建立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建立研究、指导、培训、服务于一体的指导性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学过程的质量保障机制。成立由教学副校长、教学主任、教研组长(科级组长)、学科带头人组成的教学指导组或教学督导组,从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质量监测、教学反思等各个环节入手,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尤其在质量管理与协调、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辅导等方面下功夫,精心组织指导、用新方法引领过程(常规管理要针对实际问题推陈出新),实现课堂教学“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单元清”落实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质量、全力打造质量品牌。
3、实施有效教学。从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个体差异、认知水平出发,在创设有效学习的条件,构建学习进程等方面,进行有效备课、有效讲授、有效提问、有效倾听、有效激励,主动提供适应和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学,体现新课程的“主体”、“生成”与“发展”的理念。
4、建设学习型教师团队。坚持“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队伍建设原则,引领教师自学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为教师搭建校本研训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