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教学教研

教科研动态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科研动态 >

教改与科研2003年3——6月刊

时间:2012-07-16 00:25:46 作者:admin


教改与科研2003年3——6月刊

北京理工大学附中教科室编

科研快讯
继去年成为“青春健康国际合作项目示范点”之后, 2003年2月18日,我校作为北京市唯一的学校代表接受了联合国计生协总干事史迪文·森丁博士的检查,获得好评。
3月12日,我校顺利通过了区级“健康促进学校”检查,现正准备迎接市级检查。
3月26日,联合国联系学校(ASP)项目第二次国际研讨会组委会将组织来自中国(包括澳门地区)、韩国、日本、蒙古、朝鲜等5个国家的40位专家前来我校考察 EPD项目的开展情况。
4月11日, EPD项目实验学校年审报告会在二里沟中心小学隆重举行,联合国、中国全委会领导、市教委、市环保部门领导、区委、区教委领导参加了会议,我校的报告获得专家好评。

2002科研公报
2002年度区级以上获奖论文:
以下教师在北京市教育学会教育心理学研究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中获奖:
一等奖        王美荣
二等奖        唐阳平   赵  梅   张  宇
三等奖        刘冬梅   毕晓光
刘冬梅   海淀区首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表扬奖  
许小平   第三届“学英语”杯全国中小学英语全能竞赛优秀辅导奖
李玉竹   海淀区化学研究性学习初中优秀指导教师
潘  军   2002年度北京市中学系统共青团工作论文三等奖
刘秀仿   海淀区第12届化学年会一等奖
马庆兰   海淀区第12届化学年会一等奖
李玉竹   海淀区第12届化学年会一等奖
阎新艳   海淀区第12届化学年会三等奖
荆晓燕   海淀区第12届化学年会一等奖
黄  悦   海淀区2001-2002学年度思想政治学科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评比三等奖
黄  悦   海淀区2001-2002学年度思想政治学科探究性教学录像课评比一等奖

2002年度发表论文:
刘冬梅   “生物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发表于《教育周刊(初中版)》2002年9月30日
刘冬梅   “人类的摇篮——生物圈”发表于《教育周刊(初中版)》2002年10月14日
刘冬梅   “你能解释生物界这些有趣的现象吗?”发表于《教育周刊(初中版)》2002年11月11日
李玉竹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发表于《北京电化教育》2002年第三期
向北林  “读古书明鉴,学与人相处”发表于《班主任论坛》103期
备注:以上刊登的只是部分已在教科室备案的,请其它未登记的老师将获奖证书或发表论文复印件交到教科室存档。

给教师的建议(节选)
(2003-03-07)
【摘 要】2001年6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正式出版。9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开始在全国38个实验区展开试验。至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实践层面正式拉开序幕。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教师应该采用新教法,以促使学生开展新学法。具体地说,教师应该如何面对新教材,如何应对这次课程改革呢?本文根据对实验区的调查与访谈,在对实验区经验、问题与对策初步整理总结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一些学习与思考,给正在使用新教材和即将使用新教材的一线教师们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改革、一线教师、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 
任长松,人民教育出版社研究员
建议1   通过各种渠道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理解这次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和具体内容。 
在使用新教材之前,教师首先应该对这次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和具体内容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和理解。比如,为什么要进行这次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在现阶段历史条件下应该突出什么,优先考虑什么?为什么要重点对这几个方面加以改革?这几个方面的改革又应如何开展?具体地说,新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有哪些变化?新教材有哪些创新之处?新课程、新教材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等等。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这些方面的问题。《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报刊杂志对这次课程改革都有一系列的专题报道,人教网(www.pep.com.cn)课程研究栏目和各科教育栏目、中基网课程改革栏目(www.cbe21.com/reform/)等都有大量相关内容,人教网更有各科新课程、新教材的详实介绍、交流和探讨。另外,另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的《走向新课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的《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是专门探讨和研究这次课程改革的,这两本书专为一线教师而作,文字风格追求浅显易懂、生动活泼、深入浅出。
各科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的标准解读也已出版,这是各科教师走向新课程时的必读书。如果有机会,教师可以争取参加新教材的一级培训,与教材编写人员面对面交流、探讨。
还没有使用新教材的教师应尽可能找到一套新教材及其课程标准,认真分析研究一下。各科课程标准中都有相应的实施建议,需要教师们认真研读。另外,人教网有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新教材的电子文本,有些学科(如小学语文)还有电子教科书供下载。
建议2 新课程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在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改革精神。
新课程强调"面向学生",这包含四层含义:一是强调学crackcrackcrackc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