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园网应用分析*
王雱
【关键词】教育、信息、校园网、计算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校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如知识的日新月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以及学生的期望在增加,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如何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21世纪的竞争就是教育的竞争,而当前蓬勃发展的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导的现代信息技术是教育现代化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大家或许已经听说过新加坡学生的电子书包,美国的孩子在幼儿园就会做网站;而在我国,目前这都还是想像中的事。我们至今仍有许多患“网络恐惧症”的成年人,大多数学生只有在大学里才有机会学习因特网的使用,这和发达国家整整差了十年!因此,改变现状,发展网上教育势在必行。
“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作为教育第一线的中小学校,义不容辞地要首先负担起这项科技普及的职责,而中小学校园的网络化建设,是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中小学校园网系统大都属于小型园区局域网系统,建成目的是为促进教学、方使管理和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一个基本的校园网具有以下的特点:
Ÿ 高速的局域网连接。中小学校园网的核心为面向校园内部师生的网络,因此园区局域网是该系统的建设重点。由于参与网络应用的师生数量众多,而且信息中包含大量多媒体信息,故大容量、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是网络的一项重要要求;
Ÿ 信息结构复杂。校园网既要为学生提供电子教学,又要为职能部提供办公管理,致使应用多样化,数据成分复杂,不同类型的数据对网络传递质量的要求也各不一样,这就要求网络产品具备增强的性能来实现各种需求;
Ÿ 安全可靠。校园网中同样有大量关于教学和档案管理的重要数据,无论是被损坏、丢失还是被窃取,都将带来极大的损失;
Ÿ 操作方便,易于管理。校园网面向不同知识层次的教师、学生和办公人员,应用和管理应简便易行、界面友好,不宜太过专业化;
Ÿ 经济实用。学校对网络建设的投入显然相对国防、金融等关键机构较低,因此要求建成的网络经济实用、具备很高的性能价格比。
针对上述特点,并结合目前网络技术发展趋势,网络专家一致认为局域网中以太网技术和其相关产品是校园网组成的关键。以太网一直是局域网技术的主流,具有普及、经济、便于实施管理、易于升级等优点,线路可用带宽有10M、1OOM和1000Mbps,能够满足不同级别应用需求。主流产品确定后,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添置额外的设备来实现远程连接、安全、设备备份等更多功能。
根据前面提到的校园网功能,可将校园网应用分为以下几大类:
1、电子教学
电子教学是搭建校园网的首要目标,这部分应用复杂多样,且有很大一部分多媒体数据的传递,同此对网络性能和传输质量有较高的要求,可以用高速以太网连接来实现。电子教学的具体形式有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室、电子图书馆、内部信息共享等几个方面。
2、职能管理
除电子教学外,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也势必要通过网络来实现。相对教学而言,这部分数据较为简单,以文字、图形为主,因此对网络性能要求不高,却将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等特性列为考察重点。学校的管理工作包括:校长决策、总务管理、教务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图书管理、体卫管理、校产管理、办公管理等,各学校可根据机构设置和实际需要作相应取舍。它一般可以采用界面友好的浏览器形式来操作。
3、远程教育和互联网的引入
远程教育和互联网的引入也可称为通讯服务,它跨越了局域网对地域的限制,用到路由器来实现与其它教育机构或ISP(Internet服务提供商)的广域网连接。它要求网络具备更高的安全性、灵活性、可扩展性,同时还需考虑广域网链路的经济性。
Ÿ 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既可以是学校内部分支的连接(Intranet),也可面向在家的学生,还可以与当地信息港、中国教育科研网和互联网接口。而互联网的接入将具有更广阔的商业前景。远程教育建起了一座跨越地域、规模限制的虚拟学校,将教学信息通过网络向更远处传播,对学校而言引进了更多的事业和机会,对学习者而言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Ÿ 互联网接入
互联网的接入将Internet中的丰富信息传递到学校,扩大了师生的对外交流。它是校园网建设的必然发展趋势,否则学校缺少了与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库的通道,将成为一座“网络孤岛”,这对现在以至将来的教学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利于培养与国际接轨的跨世纪合格人才。
美国的克林顿总统早在1996年的《教育技术行动纲领》中就提出“到2000年底,全美中小学的每个教室都将连上信息高速公路,让每个孩子都能受到21世纪现代技术的教育”,我国近两年来也花大力气致力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前沿阵地的教育部门,我们更应重视校园信息化的建设,而信息化的核心就是校园网的建设。我相信,校园网会深入到每个师生的生活
crackcrackcrackc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