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教学教研

教科研动态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科研动态 >

不同年龄及奖励方式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

时间:2012-07-20 12:25:46 作者:admin

不同年龄及奖励方式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

                            王美荣

摘  要:本研究以幼儿园小班(平均年龄3.5岁)和大班(平均年龄5.5岁)儿童为被试,以“延迟满足”为研究范式,探讨了幼儿园阶段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儿童已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并且在能力的强弱上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2、外部奖励(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于提高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具有很明显的激励作用,但不同奖励物性质对儿童的有效程度则存在着个体差异;3、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除大班儿童在物质奖励情况下,女孩的自我控制能力明显高于男孩外,在其他情况下,性别在儿童自我控制能力方面均不存在差异;在物质奖励情况下,女孩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明显快于男孩。
关键词:儿童自我控制  延迟满足  奖励方式
Abstract
In this research Delay of Gratification paradigm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lf-control ability of preschool children. Subjects in this experiment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average age of the younger-group was 3.5 years old and that of the elder-group was 5.5 years old. The results indicated: (1) Self-control ability of preschool children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2) External rewards (physical and psychic) can obviously enhance the ability of self-control, bu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wo kinds of rewards; (3) The ability of self-control develops with age; The sex difference is not significant except that: in physical reward, girls’ self-control ability in the elder-group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oys; The girls’ development speed of self-control ability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boys.
Key words: self-control of children   delay of gratification    type of rewards

1、引言
有关儿童发展的研究,可以说是心理学研究领域内的一个热点问题。这是由儿童心理学在心理科学研究中所具有特殊的作用决定的。个体心理的发生发展,自有其来龙去脉,每一个心理现象若要追根求源,必须向幼小儿童探讨。再者,成年人由于全部生活经验的结果,他们的心理行为形式极为复杂,常常远离反应的原型,表现为变式和复式。因此,只有从幼小儿童身上,才能观察到心理反应朴素的原型,探索到行为形式的本来面貌。无怪乎心理学学派创始的名家,如行为学派大师华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弗洛伊德等人创立他们的学说都要从研究儿童着手或者要追溯到对儿童的研究了。另外,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有其不容忽视的实践意义。儿童心理学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教育儿童提供科学依据。
儿童心理的发展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必须依赖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只有当教育的方针、内容和方法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才能更有效地培养下一代。按照儿童发展的规律来教育儿童,就可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使儿童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此外,教育能够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规律,预见到这种发展,并为这种发展积极创设条件。还可根据相应的措施来预防问题的发生,或在问题萌芽时及时解决。因此,对于儿童心理的研究,是有着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的。
提出“情绪智商(EQ)”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戈尔曼指出,EQ的概念其实是在探讨人生的成功除了IQ之外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他认为,一个人的成功,IQ的作用只占20%。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刻的逻辑思维,而且要具备顽强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操。在某种意义上,EQ作为非智力因素,却成了人们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由此可见,EQ是心灵的智能,IQ是大脑的智能,80%EQ+20%IQ=成功。同时,戈尔曼认为,一个人控制冲动和延迟满足的能力,是情绪性智能行为的一种“王者之道”。因此,EQ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个体的自我控制和延迟满足能力(新浪网育儿频道,2002)。
心理学家Mischel在1974年曾经对四岁儿童做过一个“延迟满足”的实验,结果发现儿童在自我控制能力上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儿童不能抗拒诱惑而选择即时满足,而有的儿童则能够采取一定的注意分散策略而最终抗拒诱惑,得到更大的奖励。米歇尔还对这些儿童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多数能够为将来长期的利益着想而克制眼前欲望的人,在10年后各方面的表现均较好。他指出,能够延迟满足的能力比智力测验的结果更能预测将来的成就(黄蕴智,1999)。戈尔曼也做了相类似的实验,并对这批孩子14岁时和进入工作岗位后的表现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几乎在各个方面都表现良好,而不能延迟满足的孩子则很平庸(新浪网育儿频道,2002)。
以上两项研究表明,儿童延迟满足能力对儿童的发展有着明显的预测作用。因此,对以延迟满足为范式crackcrackcrackc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