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教学教研

教科研动态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科研动态 >

高中语文课前发言的系统性训练

时间:2012-07-25 12:25:46 作者:admin

高中语文课前发言的系统性训练*

                           钱程


课前发言是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早已为语文教师所广泛采用。在多年级、多阶段的运用当中,我逐渐发现,即使是短短几分钟的简单发言,也应讲求系统性,尤其是要针对学生的自身需要以及遵循教材的训练要点来施行。如此做来则收效甚好。
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年龄从少年期进入心理变化最活跃的青少年期,与外界的交往更注重展示自身的能力。而据调查,绝大多数学生从未有机会当众发言,不知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因此,课前发言训练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既要让他们勇于甚至乐于表现自己,又要避免因表现不理想而影响他们的自信心。这样,在必须人人发言的前提下,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就成为关键所在。
初中的语文学习是以记叙文为主,而且阅读范围比较集中,因此学生在记叙描写方面的表达是有一定基础的。同时,考虑到语文学习必须由初级向高级迈进,高中语文学习范围较之初中更为广阔,更需要以深厚的文化背景作基础,所以应利用发言来开拓学生视野,刺激学生思维。
综合考虑学生心理及能力的特点,我在一开始,从学生所熟悉的记叙文方式入手,要求每个学生在每节语文课前轮流介绍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时间三分钟,不用讲稿。由此,开始了系统性的课前发言训练。
第一阶段,过渡期(高一第一学期)
这里过渡期既指学生学习阶段的过渡,更指思维需求的过渡。让学生讲一个作家,相当于初中常见的《记X X人》;介绍一部作品,等于初中的《记X X事》。当学生发现自己能够胜任这个主题,而且浩瀚的知识宝库有足够他们挑选的珍珠,他们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虽然对一些学生来说仍觉吃力,但随着活动的进行,至少他(她)讲了一次,并且“听”到了很多可供选择的作家或作品去了解和阅读,同时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了借鉴。不少学生甚至记下了所有发言中涉及到的作家及作品,并在课下互相交流和品读,使得语文教学无形中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这样,很好地配合了我所要求的另外一项训练,即课外阅读的训练。
第二阶段,发展期(高一第二学期)
经过一个学期的调整,学生对高中语文学习已基本适应,不再怀有恐惧心理,思维也较以前活跃许多,对事物越来越想发表评论。同步的教学内容也要求学生培养评价的能力。然而,对于未来两年多的语文学习来说,仅凭第一个学期的知识领域的开拓是不够的,必须进一步充实发展。因此,这个阶段的发言虽然仍以介绍作家和书籍为主,但要求加上自己对这个作家或这部作品的评价,鼓励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个主题注重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兼顾了对学生个性以及独立评价事物能力的培养。经过第一学期发言的锻炼,所有学生都有了当众发言的经历。这一次,每个人都努力寻求在原来基础上的突破提高。
第三阶段,提高期(高二第一学期)
这时,对于当众发言这种形式,全体学生从心理上已经接受了,但教学在写作、阅读方面的要求是建立并训练严密的逻辑说理能力,要在上一学年的叙述水平上有一个新的提高。然而,脱离学生的空泛的题目是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的。为此,我选择了老教材中高一语文第一单元的写作训练的题目:用三个形容词形容你自己(要求详见课文)。这个题目按说应在第一学期学生刚入学时进行,但放在现在则更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谈论自己是任何人都有兴趣的话题,不会让他们觉得枯燥;其次,要把自己讲清楚,更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愿望,人人都希望自己条理清晰,对自己分析透彻且具备个人色彩,这些都是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驱动力;第三,经过一学年的接触,同学们彼此都有了一些了解,因此讲话内容要么会使别人印证对你的看法,要么出奇制胜,讲话人揭开了鲜为人知的内幕而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第四,全班要对发言人的讲话进行评价,从特点的发掘和发言的水平两方面进行分析。总之,对每个人来说,水平和个性都在这一阶段中得到充分展示,有机会欣赏别人和被别人欣赏。从一开始有些学生对此题目的不以为然,到最后许多新大陆的发现,尤其是从同学口中听到对自己发言内容和发言效果的评判,更使学生了解了自己的水平,提高了逻辑说理能力。这一点在第四阶段的活动中得到了验证。
第四阶段,飞跃期(高二第二学期)
    前三个阶段的当众发言都是以个体为单位、配合教学要求进行的单项能力训练,而在第四阶段,要使学生的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个体完善之后就可以进行集体配合,从而开展能力层次更高的活动――辩论。这是被学生广为喜爱的一种高级智力游戏。经过前面一年半循序渐进的训练,开展这一活动的条件已经成熟:全体学生已有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对口头表达方式已经熟练掌握,逻辑分析能力也已得到锻炼。这种形式较之以前更为激烈,更为有趣,对讲话者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且兼顾培养合作精神。从每次辩论的热烈程度以及课后仍然持续的热烈谈论中可以看出,如此安排已达到了预期目的。许多学生的发言妙语连珠<crackcrackcrackc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