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浏览文言文尝试
时间:2012-07-28 12:25:46 作者:admin
快速浏览文言文尝试
钱程
摘要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实验课本——文言读本》(必修)下册第五单元浏览课文为例,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对文言文快速浏览进行初步尝试。
关键词 文言文 快速浏览 电化教学
前言
现代社会中超大容量的信息以爆炸性的态势迅猛增加,需要人们具备快速准确地筛选出有用信息的能力。对中学生而言,简而化之,就是要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实验课本——文言读本》(必修)中要求:应在一课时内参考注释浏览课文五至六篇,且要达到了解文法、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程度。这个要求的关键是“快速”和“准确”;难点是怎样做到这两点!具体是指:1.学生依靠什么方法可以完成快速阅读2.教师依靠什么方法能够检测出学生阅读理解的准确性。目前,对于快速阅读的研究基本局限于现代文文体,而对于文言文的快速阅读方法及检测手段尚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就一节研究课(下册第五单元浏览课文,课堂时间40分钟)对这一领域进行初步尝试。
教学设计
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依靠什么方法才能做到阅读时既速度快又理解准。
方法其实就是规律,也就是能将所有的内容贯穿在一起的线索。仔细阅读单元课文之后发现,长短课文实际总共八篇,基本按照文体排列,三篇书信类(《与荀彧追伤郭嘉书》、《疾困与吴主笺》、《自表后主》);三篇写人记事类(《毛遂自荐》、《东方朔》、《董萱执法》);一篇论辩类(《订鬼);一篇借物抒情类(《黄冈竹楼记》)。因此,以文体规律作为阅读规律可以帮助提高速度。另外,鉴于时间限制,要想完成所有篇目是不可能的,必须有所取舍。由于本单元诵读部分均为论说文,将论辩类《订鬼》篇撤掉并不会影响议论文文体的训练,因而最终将留下的七篇作为课堂上的训练内容,以三种文体规律作为训练重点。上研究课之前,借助《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实验课本(必修)现代文选读(下册)》中介绍的快速浏览现代文的方法,先训练学生练习现代文的速读,然后尝试文言文文体。学生在初中就已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和散文的基本要点,联系相关知识,“写人记事类”、“书信类”和“借物抒情类”都不难掌握。实际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
其次解决第二个问题:教师如何能当堂检测出现场阅读的准确性,同时还要保证完成全部训练内容。
1. 最大限度地设定文体规律的指向,既突出重点,又照顾全面。
(1) 由于“写人记事类”在古文中所占篇幅较重,高考也以它为主,所以将此类 训练作为重点中的重点,它的阅读规律设定为三个“W”, 一个“H”,即
WHO=主人公是谁?WHAT=做了什么(几件)事?WHY=为什么做?HOW=结果如何?
(2)“书信类”则按照三个“W”来要求,即WHO(WHOM)=谁写给谁的信?
WHAT=写了什么?WHY=为什么写?(在什么情况下写?想表达什么感情?)
(3)“借物抒情类”的要领是三个“W”,即WHAT=借的什么物?WHAT=物有什么特点? WHAT=抒发什么情感?
实际训练的效果表明,这些规律的设定简洁明了,运用时非常便于记忆和掌握。
2. 最大限度地控制时间。采取一切手段保证计划的完成。
(1)形式——改平时学生自由发言讨论为教师出选择题考查,使检测更有针对性并能节约时间。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借助MICROSOFT POWERPOINT 软件将问题以幻灯片形式播放。
(2)原则——选择题的确定是本次研究困难最大、耗时最多的部分。需要遵循的原则为:题目能体现阅读规律;又兼顾文言文重点词句的理解;且难度又符合浏览阅读的浅层次要求。其中“文言文重点词句的理解”是本次研究区别于现代文文体的关键环节。这需要在兼顾理解全文意思的同时,突出关注某些影响准确理解文意的词、句。而这些词、句又需是学生应当掌握的。 如:《与荀彧追伤郭嘉书》中第二个问题“写了什么?②曹操想同郭嘉讨论后事”, “讨论”一词就是针对文中“欲以后事属之”的“属”的意义来设题的,书下给出的注释则降低了难度。本着这个原则最终使问题定稿。(详见附录2 )
(3)实施——严格控制课程进行的时间和节奏。重点或较长篇目阅读时节奏应放缓,反之则应加快。如“写人记事类”分配时间较多。讨论重点词语或较难问题的理解时,如《东方朔》中的第三个问题“东方朔为什么这样做?③他想再次引起皇帝的注意,因而做出拔剑割肉之事”,学生的理解出现障碍,可适当听取学生意见,然后迅速明确答案,仍有疑难,则放置课下解决。
总之,教师对课堂各个环节的时间和节奏控制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详见附录 1)
教学结果及问题讨论
本次研究课的课堂效果令人满意,完全达到了教材的训练要求。节奏快、内容多、密度大是本次教学的鲜明特点,对情势的把握难度较大,稍不注意就容易偏离教学计划。为此,如前教学设计所述,进行了周密细致的准备。明确的教学思路、合理的时间分配和准确的进度把握保证了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最为关键的问题的设置成功地引导了学生迅速准确理解各类各篇文章;电化教学的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