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教学教研

教科研动态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科研动态 >

第11届教科研年会发言(樊奇)

时间:2012-08-02 00:25:46 作者:admin

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北京理工大学附中  樊奇
                                                             
内容提要:以教师“讲”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损害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和片面性,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和能力结构的完善。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为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要学会“布白”和“设疑”艺术。教师的导学能力与导学结果与教师自身素质有直接关系。

关键词:课堂教学    主体    主导    素质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关键。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与学、讲与练、主导与主体、学习知识与提高能力等方面的矛盾运动。怎样运用课堂教学规律,推动这一系列矛盾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呢?这是我近年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常常思考与探索,而又未能解决好的问题。两年多以前曾以《关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思考与实践》为题,将我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总结成文发表在《现代海淀教育》上。本文我想主要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谈谈我的思考与实践。

一、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
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历史上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强制灌输儒家学说,因而至今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教师的讲解与灌输,过分强调学生的背诵与记忆。形成了以教师“讲”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重教轻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学生完全处于“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教我学”的被动地位。
我们知道教育工作作为社会上层建筑应该与经济模式相对应,不同经济时代,教育方式应有所不同,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改革。

           教育在不同经济社会中的发展变化 (注 )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知识经济
教育目的 天才教育 天才+群体教育 全民教育
教育对象 科举状元神职人员 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人才小群体 公众
教育时间 私塾、学校教育 学校、工作岗位 终身
教育场所 学校 学校、图书馆、培训中心 网络、科技工业园区、学校、图书馆、培训中心
教育的主要内容 单科知识 综合知识体现的素质 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育方式 灌输式 启发式 参与式


我们看到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是农业经济的产物,与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目的、对象内容等很不适应。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都在教师的语言轨道上运行,学生通过教师的语言在头脑中复制出教师的思维轨道。这种通过复制他人思维轨道进行思维的过程,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损害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学生长期在消极地听、被动地记的过程中学习,学习兴趣低落,甚至还逐渐形成了惰性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不愿主动地思考和回答问题。不仅如此,在“满堂灌”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不时地离开教师的思维轨道,游魂天外,不知师之所云,怎么可能复制教师的思维轨道呢。任何一个教师都得承认:一天七、八节课始终不走神的,没有一个学生能做到。美国心理学家、效率学家M·J·华伊利博士认为:人能集中注意的时间,以25分钟为限,超过这一时间,注意力就会逐渐散漫。学生听课中的走神,造成了诸多知识漏洞,也使教师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2、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和片面性。           
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通过确定的过程,导致确定的结论。这一方面使思维过程变得简捷明快,但是另一方面必然导致思维的直线性和片面性。在教师的预设下,学生的思维不受无关因素的干扰和其他思路的纠缠,一环套一环,层层推进,真可谓一步一个胜利,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思维的直线性、片面性的特点又严重妨碍了问题的解决。因为实际问题的条件,很少是单一的、确定的。在哈佛,教师给学生的材料往往具有复杂的背景,烦琐的数字和无关紧要的对话搀杂在其中。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时,与他将来遇到的实际问题相似或相近。因此哈佛大学在造就成功之子方面名声显赫。
3、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思维品质的优化和能力结构的完善。
思维品质主要是指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立性、创造性等。思维品质的优劣反映着思维能力水平的高低,优化思维品质是提高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而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使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都在教师的语言轨道上运转,极大伤害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创造性。如果学生长期在这种模式下学习,那么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将消失,创造性必然泯灭。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常常不是集中在思考上,而是在记笔记上。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