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本”内主题式研究性学习 (历史)
时间:2012-08-05 00:25:46 作者:admin
“本”内主题式研究性学习 案例二
你会扮演“二战”中的巨头吗?上海市第八中学 张 俊一、背景介绍本课题的教学内容是高一《历史》(试用本)下册第二十八章第五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和转折》中的第一课时“二战的扩大”,主要教学方法为问题──课本剧法。在课前的预习提问中,学生比较集中地提到了两个问题:“不列颠战役并未成功,为什么希特勒冒着两线作战的危险,攻打苏联呢?”“日本的兵力深陷中国战场,北犯苏联又受重创,那么在这样一种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为何还胆敢进攻强大的美国呢?”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这两个问题呢?教师认为有四种方案:(1)传统的教师口头讲述。(2)制作多媒体课件。(3)由学生自己到图书馆或网上寻找答案。(4)编演历史课本剧。到底哪种方案好呢?教师灵机一动,何不让学生来选呢?方案一经提出,马上在学生中间引起了强烈反响,经过激烈争论,绝大多数学生倾向于第(4)种方案──编演历史课本剧。二、研究过程接下来的几天里,以班级话剧团为骨干,学生们忙活开了。他们的设想是由5位同学分别扮演德、日、英、美、苏五国首脑希特勒、东条英机、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反映苏德战争爆发前世界各大国的战略,以及苏德战争和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世界各大国的种种反应,最后归结到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在编课本剧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把握历史人物和历史脉络。为了把课本剧演好,学生不得不去寻找大量的史料,讨论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这两件重大事件发生的背景,包括各国的战略、战术,研究各国领导的内心世界、动作习惯,编写台词等。而教师则在旁边进行指导与点拨。上课那一天,四幕课本剧有机穿插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间,配上得体的多媒体,整节课上得生动、紧凑,效果非常好。课后,教师马上在学生中间就教学效果作了一个调查,学生的评价是,他们喜欢这样一种上课方式,希望今后的课能经常使用。其他班级学生得知后,也纷纷要求尝试这样一种上课方式。附:课本剧剧本第一幕(由5位学生分别扮演德、日、英、美、苏五国首脑希特勒、东条英机、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介绍苏德战争爆发前后世界各大国的战略)希:(出场)昂首挺胸,目中无人,嘴角下垂,转身面向众人展示纳粹袖章。突然举起右手,行纳粹礼,狂叫道:“我们伟大的第三帝国已经攻下大半个欧洲,波兰、法国、巴尔干,都已被我踩在了脚下,大英帝国也在我的炮口前瑟瑟发抖。历史上还有哪个欧洲君主建立过像我这样的丰功伟业,就连拿破仑也不能与我相比,哈哈哈……下一个目标就是苏联,只要能顺利拿下苏联,英国、美国,他们谁都不能阻止我称霸世界了!哈哈哈……”东:(出场)打开折扇,作垂涎三尺状。说:“看德国人只用了两年时间就横扫了欧洲,可恨支那人那么顽强,让我在中国战场上深陷泥沼。”丘:(出场)“如果德国敢进攻英国本土,我们只有坚决抵抗,与他斗个鱼死网破,决不妥协。好在刚刚得到情报,德国将进攻苏联,看来我可以睡几天好觉了。这一下,可以看斯大林的好戏了。”斯:(出场)拿出烟斗半歪着头悠闲地吸了几口。“我相信,德国人决不会在消灭英国人之前向我们进攻的,他不敢冒两线作战的危险。”(挥动着手中的文件夹)“况且我们之间还有一份秘密的协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它的有效期为10年,10年!10年后我们苏联的国力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我们将不惧怕任何对手。”希:拿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嚓嚓几把撕成碎片,往地上一扔,又踩了几脚,冷笑到:“《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算什么东西?对我来说只是一堆废纸,哈哈……罗:(出场)“据情报分析,德国的下一个目标将是社会主义的苏联,看来用不着我动手,他们就会斗一个鱼死网破,不论谁胜谁负,我都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在这期间,我们的军火商人可是不会错过这个大好的赚钱良机的。看来,‘一战’的历史将会重演…”第二幕(苏德战争爆发前后世界各大国的反映)希:(兴奋异常,挥动左手)“勇敢的德国士兵们,给我冲啊!不要停,闪击!闪击!哈哈……我要在11月7日第一个进入莫斯科,我要在红场列宁墓前检阅你们!”东:(打开折扇,又迅速关上,几开几合)妒忌地说:“别看你德国在欧洲横行无忌,太平洋可是我的天下!等着瞧,不出3个月,我会让全世界震惊的。”丘:(忧心忡忡)“没想到德国进展这么迅速,苏联又这么不堪一击。万一,在1942年前苏联败了,德国人将实力大增,到时候,英国将很难抵挡德国人的全力进攻。看来我们再也不能袖手旁观了,必须和苏联联手,共同对付强敌。”罗:“尊敬的国会议员们、你们都看到了,事实是如果苏联败了,德国将更加强大,它将可以摆脱两线作战的窘境,专心对付英国,万一英国再有个三长两短,我们美国也不能幸免,要知道,在太平洋的另一端,还有日本对我虎视眈眈。今日的形势已不容我们置身事外,我建议,国会通过一个新议案,使我们与英国之间的《租界法案》同样适用于苏联。”斯:“勇敢的苏联人民们!我是斯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