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教学教研

名人茶室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名人茶室 >

培养孩子帮助他人的好习惯

时间:2012-03-09 00:25:46 作者:admin

    父母要培养孩子帮助别人的好习惯,教育孩子,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关心他人,竭尽全力去帮助别人,会使人变的慷慨;关心别人的痛苦和不幸,设法去帮助别人减轻或消除痛苦和不幸,会使人变得高尚;时常为他人着想,会丰富自己的生活,增加自己的涵养。 

  有一位叫黄苏的母亲,是这样培养孩子帮助别人的: 

  A上小学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因为他年龄小,身体瘦弱,在学校经常受到大孩子的欺侮。后来爸爸妈妈下乡,虽得到奶奶的照料,却缺乏父母的慈爱,环境使他感情比较冷漠,只知道自己保护自己,不知道关心别人,无论在家中在学校,都是独来独往。 

  妈妈把他接到身边已经12岁了。怎么改变他的孤僻性格,唤起他对生活、对家人、对同学、对朋友的热情呢?多次找他促膝谈心,效果都不大。最初他根本不愿将自己的内心活动吐露出来。妈妈要他多关心别人,他的回答是“谁关心我呀”!或者是“自己管自己就行了”,“反正我不做坏事就得”,“谁关心谁呀?” 

  有一次小A去颐和园玩,把一串钥匙丢了,回来后十分懊丧。爸爸妈妈上班去了,没有钥匙怎么开门呢?那上面还有小抽屉的钥匙,现在家门进不去,抽屉也打不开了,真是别扭。妈妈叫他到拾物招领处看看,他根本不信有人会管这样的闲事。后来妈妈给拾物招领处打了电话,果然有这么一串钥匙。妈妈领着他到颐和园的拾物招领处,那里的工作人员把钥匙交还给他,并告诉他这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拾到后交来的。妈妈又带他参观了拾物招领处,那里有许多各种各样的物品,都是游人拾到后送来的。在事实面前他似乎有所领悟,“果真有这么多人管闲事”。这时妈妈再给他讲,人世间都应当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谁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所以谁也都应当尽力去帮助别人。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听不下去了,还说:“可不是吗,就是那位小朋友做了好事,使我找到了钥匙,如果再去配钥匙,该有多麻烦呢!那位小朋友的举手之劳,省了我多少事!”妈妈告诉他,以后你也要关心与帮助别人呀。此时妈妈的话,在小A听来句句入耳,频频点头,因为事实教育了他。事实的教育是最深刻、最有说服力的教育。 

  不久,小A去体育馆看球赛,散场时人很挤,他看到地上有一张月票,是一个中学生丢的,他就捡起来拿回家了。妈妈问他准备怎么处理时,他略加思索后说,月票上有地址,我马上把它从邮局寄给这位小朋友。当即找出信封把月票装进去,写上地址,贴上邮票,高高兴兴地把它丢进了邮筒。妈妈问他为什么办得这么快时,他说“今天才四号,月票还是新的,小朋友丢了月票该多着急呀!我的钥匙不也是一位不相识的小朋友及时交到失物招领处的吗?我为什么不这样做呢?如果是以前,我才不管它呢!” 

  妈妈不失时机地悉心教育,总算在小A身上见到了初步效果。当然,要培养乐观、热情的性格,不是通过一时一事就能完成的,但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抓住实例,耐心引导,就能取得显著的成效。 

  父母积极教导孩子助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处事积极。要帮孩子了解如何助人?光是告诉他哪些事不可以做是不够的,你应该鼓励他行事积极、懂得冒险。 

  ●解释原因。就像孩子得由大人告诉他们打人、骂人是很不好的一样,他们也有权力知道帮助别人是多么好的一件事。譬如:“如果你也把你的小车让妹妹玩,你就不会让她觉得好伤心,她会很高兴!” 

  ●树立榜样。特别是3岁以前的孩子,真是有样学样!所以啦,说破嘴也不会比你身体力行来得有用。 

  ●给孩子机会,让他去帮助别人。培养孩子对周围人事与情感的敏锐,并让他们去尝试自己所学到的。例如:假设哥哥或弟弟不舒服,或小熊熊生病了,让他去照顾,从经验的累积中会使他了解什么是“帮助”。在幼儿园,应教育孩子关心帮助别的小朋友,当小朋友摔倒了,要主动扶起来,并加以安慰。在这种举动中,将会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帮助他们形成“利社会”的自我形象。也就是让他们分享帮助人的感觉与快乐。 

摘自:《家校路路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