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辅导讲义(一)
时间:2012-03-19 12:25:46 作者:admin
客观评价 淡化竞争 适度紧张 查漏补缺 健康第一
——中考考前辅导
心理中心 王美荣 2006年6月
眼下距中考还有半个多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主要应该做些什么,注意什么,我想应该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一是考前心理的调整;二是确保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三是如何安排好最后阶段的复习。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要想使学习成绩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已不太现实,然而,考生在考试中的表现并不是完全取决于学习水平的高低,它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考生健康状况、心理状态的影响。健康状况佳、心理状态好才能在考试中正常甚至超常发挥。今天就来和大家一起探讨考前和考试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保持中度焦虑,积极应对考试
考前很多同学有过分担心、紧张、忧虑的情绪状态,很多同学反映头脑发“木”了,没有以前灵了,记忆力也不好了,有时候显得急燥、烦恼,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所有考生必须正确对待。从心理学讲,这种状态就叫焦虑。其实有适当的焦虑是有自律性、责任心的表现,反而没有一点焦虑是一种没有成熟、没有责任心的体现,是一种无所谓的想法,甚至认为上学参加中考高考都是为了爸爸妈妈、为了别人而学习考试。焦虑程度和知识储备有关,基础比较好的,平时用功的,信心比较强的同学焦虑程度一般较低,相反平时不用功的,知识储备不够的,临考前焦虑程度相对较高,所谓“艺高人胆大”就是这个道理。焦虑分为低度焦虑、中度焦虑、高度焦虑三种。中度焦虑水平对学习有促进作用。
几种常见的对待焦虑的错误方式
1、强行控制。有的同学知道自己的焦虑水平过高,感到已影响到平时的复习和考试的发挥,就想强行控制下来,把焦虑赶出脑子,其实就和装满气体的皮球一样,你用力越大,想把它按到水下面去,反而它的弹力越大,它越要冒出来,强行控制的结果容易造成强迫症的倾向:喜欢专牛角尖,喜欢刨根问底,始终停留在对一个问题的关注上,要求完美,做事刻板。
2、过分松弛,想完全放松,不求上进,得过且过。这种情况多见于我们平时成绩不很理想,复习不够充分,而面临中考感觉为时已晚的同学。
3、把焦虑当借口,想逃避责任,万一没有考上,没有考好,则向自己的老师、家长说是因为自己太紧张太焦虑的原因没有考好,不是说自己平时没有努力,以此来博得他们的同情。这样的同学要知道,不管依靠怎样的借口以达到心理的平衡,你终将要独立面对今后的人生,逃避不是办法。
二、作好考前复习,增强考试信心。
1.训练自己对考试的适应。
考试时间不会任意改变,但考生对考试时间的适应能力却可以通过人为的训练而改变。许多同学在平时边玩边学,边听音乐边解题,致使思维不能集中,答题速度缓慢。因此考生应在考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集中注意力迅速解答难题。另外在模拟考试中,训练自己对考试时间的适应能力,甚至平时做练习题也可以自我模拟。
2.调整复习方略。
第一,要明确平时、考前、考中的复习目标和规划,做到每个阶段能自我复习、自我检测。第二,复习做到“纲举目张”。平时系统消化,考前综合归纳,提炼出各章节的纲和目,考中只需在脑中浏览或回忆即可。
初三学生小李每天穿梭于各个补课老师的家,临近中考这段时间对于她来讲就是补缺补差,她每门课都请了家庭教师,她起初认为这样是帮助她提高成绩作最后一搏的最好办法。然而,现在她感到疲惫不堪,甚至有一头雾水的感觉。小李的问题在于学法不当。介绍一个高效学习的方法:就是“二隔离、二集中、五必”。“二隔离”指与外界干扰隔离、与脑内杂念隔离。“二集中”要求时间集中、内容集中。“五必”则包括:看书必动笔、动笔必编网、编网必记述、记述必反复、反复必丰富。在动笔编网之后,你所学的知识就已经有了体系,然后再开始做题,从中你可以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根据自己的需要再进行加强,如果还不能解决问题,你可以选择请家教进一步加强或者提高。最后一周的有效安排是“错误归类”,即把那些似懂非懂的、因马虎大意丢过分的题,分门别类单记一个临考前的“账单”。集中力量攻下这些抓分最多也容易丢分的题,有时间再攻老大难问题。
3.考前常见的问题和调整的方法
(1)准备参加中考的学生,复习时间长了,脑子出现空白了怎么办?
大多是前期复习密度太大,学习过多了,脑子缺氧了,就会发木,需要放松一天。最好的办法是到室外呼吸呼吸新鲜空气,“磨刀不误砍柴工”。或者进行游泳、打羽毛球、抛接球、拖地、跳绳、拍球、爬山、刷厕所等劳动和锻炼,尤其是动手的全身锻炼,很快就恢复了。
(2)中高考前四五天时间,怎样调整学习生活节奏?
A.在学习上不赞成完全不学了,应该模拟做卷子,尤其强调基础题的准确率,做的时候要完全模拟考试状态,对不会做的部分先跳过去,还有哪些是会做的,要反复练,对不会的自己琢磨一下,想不明白就放弃,目前要抓住已经掌握的和需要巩固的,要保证全对。这时候的心态是尽力了,就可以了。
B.从生活作息时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