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考试,家长应有哪些心理准备?
时间:2012-03-28 00:25:46 作者:admin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心理健康部 杨霞
考试不仅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验,也是对学生乃至家长心
理的考验。家长往往关心孩子的应考心理,殊不知家长的心理状
态会直接对孩子的情绪。家长以为: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和包
办,心理上不给孩子压力,哄着劝着,什么都依着孩子,总可以
了吧?可效果却并不好,孩子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该
怎么办呢?家有考生,家长真是如履薄冰。家长应该了解,现在
不只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年代了,更重要的是应该培养孩子
哪些心理素质,以应付要面对的困难、挫折和挑战。
自信心是战胜困难的法宝,但家长不知道如何保护、培养孩
子的自信心
许多孩子对考试感到紧张,压力大,其实家长并没有逼他们
非要考高分,关键一点还是自信心不足。如果你问他为什么紧张
,孩子表示:"我怕考不好?我也复习了,但我怕考试时,一紧张
就忘了。""我怕考不好,同学们会看不起我。""我爸妈对我太好
了,我考不好怕对不起他们。""爸妈老唠叨,我心里特烦。"孩子
中有太多的顾虑,怎能轻装上阵?家长也希望孩子信心百倍,但
信心不是药水可以随时灌注。自信心是对自我能力的信任和肯定
,就是相信自己能干好某件事!首先,孩子要有机会去做一些自
己想做的事,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种种困难,最后成功了,哪
怕是一件小事,孩子就会逐渐认识、了解、承认自己的能力。在
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家长对对孩子信任,孩子肯定和鼓励,孩子
才会相信自己的能力,强化自己的行为,并愿意不断努力。可是
,许多家长很少让孩子独立思考和行动,不让孩子做家务和应付
外界事物,老担心孩子着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孩子一问问题
,家长就给他现成答案,孩子一遇到困难,家长就帮助解决。同
时,还经常挑剔孩子,很少表扬和鼓励孩子,对孩子说得多,让
孩子做的少,对孩子操心多,放心少,这样孩子肯定对自己也怀
疑了,怎么能培养出孩子的自信心呢?
家长要懂得帮助孩子克服紧张情绪的科学方法,而不是照顾
越多越好
怎样才能让孩子有最好的情绪状态?家长是费尽心机。有的
家长想让孩子早晨多休息一会儿,就尽量晚一点叫醒孩子。给孩
子做好早饭,盛在碗里,打好洗脸水,挤好牙膏,给孩子穿衣,
穿袜,甚至系鞋带,然后才真正叫醒他。孩子迷迷瞪瞪地起来,
一看时间晚了,就特别不满,甚至无端发脾气。有的家长对孩子
过分溺爱,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挫折,当模
拟考试成绩不理想,又受到老师的批评时,就特别怕考试,怕见
人,再也不愿去学校。还有的孩子在临考前的早晨,在家大哭大
闹,说肚子痛,恶心,浑身难受等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让大
脑休息的最好方法是睡觉或体力活动(运动、劳动),情形状态
下即使什么也没干,大脑也在工作。如果大脑总是处于紧张和疲
劳状态,学习效果就很差。而面临考试的孩子,晚上睡得晚,早
上起得早,睡眠不充足,白天又几乎没有任何体力活动,大脑怎
么能得到有效的休息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课间可以跳绳、慢
跑10分钟;在家可以学习50分钟,劳动10分钟,这样的学习效率
要比连续学习几小时好得多。人在持续的心理紧张状态下,还会
产生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出现心悸、出汗、头疼、腹痛、痛
经等症状,还有的孩子会有歇斯底里发作,这些需要尽早找心理
医生对症治疗。
家长不要把自己的紧张、焦虑情绪传染给孩子,考时像平时
最好
有的家长生怕孩子不好好复习,将来考不好,整天在孩子耳
朵边上唠叨:什么现在条件多好呀,我们为你付出多少心血呀,
你要是考不好对得起谁呀?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准备得充分了
吗?把孩子搞得紧张不够,烦躁有余。有的家长正好相反,什么
也不敢对孩子说,生怕哪句话刺伤孩子;做饭时特别注意增加营
养,吃饭时盯着孩子的筷子,怕孩子吃得少,营养不够,晚上要
准备夜宵;半夜要起来看孩子,怕着凉感冒。什么读不让孩子做
,怕浪费孩子的时间,等等。这些小心翼翼的做法,都让孩子感
到无形的压力,感觉到家长的焦虑心情。大多数家长都要对孩子
强调:"千万别紧张!一定要好好考!"其实,紧张的情绪是越强
调越出现,越控制越严重,当紧张情绪出现时,要教会孩子顺其
自然:紧张去吧,我豁出去了,同时做深呼吸,不要拼命克制,
而是让他过去,镇静几分钟后,开始答题。如果你不克制紧张,
几分钟后它就会自然而然地过去了,顶多出一身汗而已。
孩子面临考试,心理状态比较敏感、脆弱,家长要有一颗平
常心,把战时当平时,用轻松、镇静的情绪去感染孩子。孩子情
绪稳定,才能保证正常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