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德育之窗

心灵家园您的位置:首页 > 德育之窗 > 健康指导 > 心灵家园 >

2003年第一期(总第二期)

时间:2012-11-08 10:36:20 作者:admin

做自己健康的主人(续)
 
    第二把钥匙是“信”,即人们对从正常传播渠道获得的保健知识要相信并形成一种信念。知识一旦形成信念,就会支配人的行动,没有信念就不会产生行为。如一位吸烟者,当他获知“吸烟有害健康”的知识后,相信了科学道理,并坚信自己能够把烟戒掉,就有戒烟的行为,相反,如果对科学道理半信半疑,不相信自己有决心和勇气戒烟,他就会有侥幸心理或者找种种借口为自己的吸烟行为辩解。

    第三把钥匙是“行”,就是在获得知识、树立信念后,付之于行动。行为的改变比知识的获得和行为的形成更为复杂、更为困难,需要人们付出更大的决心和毅力。
    青少年在发育成长过程中,生理可塑性相对较大,又在理想的教育场所——学校里学习,是逐步形成良好行为和习惯的大好时机,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卫生保健知识,而且知必信、信必行,真正把握知、信、行三个环节,就能促进身心健康,为终生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下面是中外学者提出的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生活习惯与不利于健康的行为生活习惯,供同学们参考。

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生活习惯:
1.心胸豁达,情绪乐观;
2.劳逸结合,坚持锻炼;
3.生活规律,善于闲暇;
4.营养适当,防止肥胖;
5.不吸烟,不酗酒;
6.家庭和谐,适应环境;
7.与人为善,自尊自重;
8.爱好清洁,注意安全。

不利健康的行为生活习惯:
1.吸烟;
2.饮酒过量;
3.不适当地服药,包括不按医嘱服药;
4.体育运动不够,或者突然运动量过大;
5.热量过高和多盐的饮食,没有节制;
6.不接受合理医疗处理,“信巫不信医”;
7.对社会压力产生适应不良的反应;
8.破坏身体、生物节奏的生活。
同学投稿:调节情绪——看开点
    在校园生活中,同学之间很容易发生口角,不就是那点小事吗?值得吗?仔细想想,去发现,去谅解。去用客观的眼睛探求,“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而有些话确实是强词夺理,我们可以去谅解,这是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嘛!不过还是要有度,把事情闹大,谁都负不起责任。所以双方都看开点,少说两句闲话,还有这些事吗?
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心理学把彼此陌生的人初次见面时所形成的直观感受叫做第一印象。良好的第一印象是交往成功、和谐人际关系的良好开端。因此在与人的初次交往过程中,要注意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该怎么做呢?主要应该做到:礼貌待人,主动热情;积极求同,缩短距离;了解对方,记住特征。

  1、礼貌待人,主动热情。礼貌待人首先要求用语礼貌,使用"请"、"谢谢您"、"对不起"等等这些日常礼貌用语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其次是举止得体,坐有坐相,站有站姿,不忸怩作态也不随意放肆。主动热情要求在交往中表现为喜欢、赞美和关注他人。同时良好的卫生习惯、机灵勤快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积极求同,缩短距离。人际交往中有个重要的原则:相似性原则。双方只要在兴趣、爱好、观点、志向,甚至年龄、籍贯、服饰等方面有相同之处,往往可以缩短彼此间的距离,改变陌生感。常言道: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故乡水。异邦遇同乡,他地谈故里。初次交往中要注意积极寻求双方接近的共同点,会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3、了解对方,记住特征。与人初次交往之前,如有可能要尽量了解对方的情况,作为相识和交谈的基础。譬如你了解到对方喜欢养花,那么你就可以在谈话时说些有关养花的逸闻趣事,对方一定对你的谈话感兴趣。

  了解对方,记住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是很快弄清楚并记住对方的一些重要信息,如姓名、所在班级、职务和家庭住址等。这往往是你对别人是否重视和感兴趣的标志。

  卡耐基在《如何赢得朋友》一书中写道:"一个人的姓名是自己最熟悉、最甜美、最妙不可言的一种声音。"在初次交往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