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热线:争取自己的心理领空
妈妈查看你的书包;妈妈偷看你的日记;妈妈盘问你与同学之间的电话……,这些事情是否发生在你的身边,是否你至今还在对这些感到不快,是否你的妈妈有时也会对这感到懊恼和无奈。是否你的心中不是滋味,却又不知该如何说服妈妈。要知道说服妈妈不要总是这样“看管”你,必须言之有理,使妈妈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意见,改变监护你的做法。
1、告诉妈妈:你已经进入了“人生第二次诞生”期。
心理学家指出:这是十二、三岁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正常心理变化。这时期的孩子,已经不再像过去儿童期那样无忧无虑,坦率纯真,而是开始关闭自己的心扉,即使对自己最亲近的父母也是如此。同样你也有了自己的秘密,开始锁上了自己的抽屉,日记也不再是为了练习写作,可以随便公布于众了。一句话,你不愿意再暴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了。
2、告诉妈妈:人们常常谈到的两代人的"代沟"问题,就出现在这个时期。
这期间,父母应该改变对孩子的态度,调整自己和孩子的位置关系。如果说过去父母是居高临下,以隔代人的身份行使教育的职责,那么现在就该走进孩子的阵营,以平等的关系与孩子建立融洽的友谊,以朋友的身份去鼓励、指导孩子健康成长。
3、告诉妈妈:她的行为,已经侵犯了你的“隐私权”。
告诉妈妈,她这样做是违法的,同时也是不尊重你的人格的表现,也是父母教育孩子无能的表现。尊重别人的隐私权,也是一种自尊自爱。当然,在和妈妈谈心的时候,也要讲究技巧,最好选择妈妈心情好的时候。相信你妈妈也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她听了你讲的道理后,一定会允许你拥有一块自己的"心理领空"。
4、理解妈妈对你的一片爱心。
毕竟你的年龄还小,行为能力也差,她对你的“不放心”,完全是出于对你的关心和爱护。你应该经常向妈妈介绍自己的情况,自觉地接受她的指导和帮助。
心理健康的新十项标准
心理健康是战胜疾患的康复剂,也是获得机体健康、延年益寿的要素。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
1、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终日,人便会很快衰老。抑郁、焦虑等心理,会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的失调,甚至会导致病变。
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如果勉强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会显得力不从心,于身心大为不利。由于超负荷的工作,甚至会给健康带来麻烦。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由于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与物质生活条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标定得太高,必然会产生挫折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因为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层次的,与外界接触,一方面可以丰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5、保持个性的完整和和谐。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种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方能得到最大的施展。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很快,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应手,少走弯路,以取得更多的成功。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中,有正向积极的关系,也有负向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8、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人有喜怒哀乐不同的情绪体验。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释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发泄过份,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于身心健康无益。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人的才能和兴趣爱好应该充分发挥出来,但不能妨碍他人利益,不能损害团体利益,否则,会引起人际纠纷,徒增烦恼,无益于身心健康。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当然,必须合法,否则将受到良心的谴责、舆论的压力乃至法律的制裁,自然毫无心理健康可言。
早餐吃什么
科学证明,早餐对于中小学生所需营养和健康是非常重要的。美国科学家实验证明,在其余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吃高蛋白早餐的孩子成绩优于吃素食早餐者,而不吃早餐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差。现在有学生学习任务重,忽视早餐,既能影响孩子正常学习,又可引起多种疾病。
最近,营养学家建议,学生早餐既要能提供足够的热量,又要能活跃脑功能。早餐一定要吃好,最好搭配一些新鲜蔬菜。早餐有两类食物不宜多吃:一类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品,因含有大量淀粉和糖分,进入体内可合成更多的有镇静作用的血清素,致使脑细胞活力受限,无法最大限度地动员脑力,使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另一类是蛋黄、煎炸类高脂肪食物,因摄入脂肪和胆固醇过多,消化时间长,可使血液过久地积于腹部,造成脑部血流量减少,因而导致脑细胞缺氧,整个上午头脑昏昏沉沉,思维迟钝。脑营养学家认为,科学的早餐原则应以低脂低糖为主,选择猪瘦肉、禽肉、蔬菜、水果或果汁、低脂奶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再补以谷物、面食为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