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
本学期校心理咨询中心经过精心布置后继续为全校同学开放,并有多种咨询方式供大家选择(面询、电话、E-mail、信件咨询均可,亦可在心灵家园bbs上发贴交流),具体事宜请关注咨询通知(心理咨询中心门口),咨询中心全体人员期待你有空来坐坐!!
要学的内容却要多很多。中学老师不可能像小学老师那样授课,他们往往集中讲解难点、要点,并且讲过就不再重复。如果初一的新生没有思想准备,在课堂上时玩时听,几天后就会落下功课。所以,要尽快适应老师的讲课方法,要认真听讲。想做到这一点有个诀窍:那就是预习。把书拿来随便翻翻看看,那不算预习。预习是把第二天的功课尽可能看懂,看不懂的地方,在课堂上要更加注意听。预习就是熟悉课本。课堂上有不懂的地方,千万不能留到下次,要主动找老师,力争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
熟悉你的班级,熟悉你的同学。陌生的集体会给人带来心理压力,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感到孤立无援。要主动和周围的同学搭话,热情地为新集体做事情。初来乍到,大家可能会观望、等待,或者会不知所措。问问同学的名字,尽快把对方的名字记住;老师要发新书了,去协助老师;班里的值日生还没有安排好,那你就动动手,清理卫生、擦擦桌椅……这样做陌生感很快会消失,无形之中你就和同学、老师熟悉了。有位刚上中学的女孩,在新集体中一个熟人都没有,她很不开心。后来,她转念一想:肯定会有和自己处境相同的人。她细心观察,果然有好几个同学都是没有朋友的。她将她们聚在一起,乐乐呵呵地为班里的同学服务。不出几天,她们就和大家都“混”熟了。她的经验是:对每个同学都要真诚。
从小学到初中,是个很大的转变。其中最大的转变是:小学生特别相信权威,听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这已经成了习惯。别小看六年级的这个暑假,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你不光个子长了半头,心态也会发生很大变化。一迈进中学的门槛,初一新生的第一感觉会是:啊,我是大人了!长大了是事实,但心理上的成熟还差得很远很远。“大人”的感觉让我们听不进父母的嘱咐;中学校园相对宽松的环境又让我们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如果让这两个“甜蜜的敌人”困住自己,下坡路走起来是很顺畅的。
说了好多,重要的只有一点:初一的新生,在新的环境里,要严格要求自己。因为,从我们迈进中学校园的那一刻起,一条崭新的路已经铺在我们面前。在这条路上,你想留下怎样的脚印?是直是曲,是进是退,往往就在你的一念之间。
对高一新生说
开学在即,初三毕业生将踏入高中,面对一方新的天地。那里强手云集,学习更紧张了,竞争更激烈了,许多新生可能会难以适应。为此,我们采访了山东省实验中学几位刚刚走过高一的学生,请他们谈一谈自己是如何融入高中生活的。
问:刚刚升入高中时,有没有感到什么地方挺别扭的?或者说,与初中的反差特别大?
孔杰:我中考失败,是交钱进的实验中学。刚进来的时候心理压力挺大的,看看谁都比自己强。最初的感觉是高中同学的知识面都很广,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
韩晓:初中老师每天都布置作业,按老师的思路看一看、学一学就能考得挺好。高中老师常常不布置也不检查作业,好像是轻松多了,可你要不自己找题做,等醒过神来就晚了。再有,初中时我挺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了那种一呼百应的日子,其实也没别的,就是成绩比较好。高中的同学不再盲目崇拜了,他们评定一个人决不以学习成绩作为惟一标准了。
问:谈一谈你们怎样调节自己的心态和学习方法来适应高中生活,好吗?
孔杰:实验有个传统,是按入学成绩排学号的。我的学号数字很大,当时我就想,中考虽然是失败的,但毕竟已经过去了,只要肯努力,剩下的就只有进步了。于是,我便把学号作为一种动力,花了更多的工夫来学习。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自己实在想不出来了,我就去问老师,问同学,直到搞清楚为止。我想自己进高中就是来学习的,所以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我。第一次期中考试,我进步了20名。
韩晓:我觉得高中学习有三点最重要——主动性、主见和一颗平常心。自己要根据老师授课内容自觉地把练习册的相关练习找着做完,题目就是这样,天天做不觉得有多少,堆在一起倒真累死人;再有,作为高中生,做事情应该有自己的主见,那就是通过三年的高中生活,是想在学问上有所进展,还是想锻炼自己的社交、宣传、组织等各方面的能力。高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社团、兴趣小组、学生会……只有认定并坚持自己的主见,才能在纷繁的活动中站稳脚跟,不至于头脑发热,乱报一通,最后付出不少,收益甚微。初进高中,一下子不是班里最强的了,心里总会有点不舒服。但是,强中自有强中手,正是由于他们显出了自己的弱点,才更能促使自己提高。同学各有所长,理应互相学习,不要自卑,要看到自己的长处。
同学的切身感受的确十分真切,但是为了给新生提供更大的参考,我们采访了实验中学有丰富班主任经验的高慧燕老师。
高老师说,初中生升入高中,心理反差普遍都比较大。尤其是初中时在班里是班干部、成绩突出、深受老师表扬和同学佩服的同学,进入高中后,强手云集,很多学生心理失衡,甚至考一场哭一场。大学招生正在不断扩大,上大学年龄不限,婚否不限,这使得提高综合素质成为高中教育的主题,高考命题也越来越重视能力的考查,而不单是知识的死记硬背。所以,学生不应该把参加高考、上大学看成是高中学习的惟一目的,而应当自我脱离应试教育的怪圈,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在学校里,学生既要学知识,更要学做人。心理接受能力要强,及时清醒地认清并调整自己的位置,不要过分地争名夺利。当然,很多家长不切实际,给学生施加了太大的压力,个别学生也自估过高,这些都需要制定合理的目标,脚踏实地地发展。
学习上,高中最强调也是最重要的是自主学习,决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授课,应该自觉地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培养自学能力,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非常重要。当然,也不能好高骛远,得注重课本的基础作用。此外,高中的课外生活是非常丰富的,从中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把握好一个度,不要顾此失彼,舍本逐末。
现在,很多高中都设有心理中心来帮助同学解决心理问题,对此,山东大学心理学专家马广海教授说,刚进高中的重新排队给很多学生造成了心理压力,造成焦虑、抑郁、嫉妒等症状,但由于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心理上的问题往往被忽视,长此以往,肯定会影响学习。其实,孩子初中时就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遇到心理问题后,要及时宣泄:可以试着向父母、长辈、知心的同学或明晓事理的人倾诉自己的不快,以此来减轻内心的痛苦,也可把烦恼写进日记。当然,最好还是请心理专家帮助自己分析并解决问题。(摘自《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