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而美新生代快乐青春”活动
2003年12月8日,我校与《中国中学生报》、北京市妇幼保健所合作,为初一、初二女生举办了青春期健康教育讲座并对每一位参加活动的女生赠送了《健康手册》。讲座中,专家采取讲解、提问、现场咨询相结合的形式讲解青春期的一些知识,本次活动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欢迎,同学们听会非常认真,并反映从讲座和手册中了解到了很多以前比较模糊或者不知道
初高中学习方法讲座
2003年12月4日,我校与北京易迈步教育研究院合作,邀请北京教科院专家为高中学生举办了“浅析影响学习效果的有关因素”专题讲座,讲座中,专家就影响学习效果的诸因素,如学习心态、学习素质、学习策略、学习模式等进行了具体、细致的讲解,使同学们明确了自身学习所存在的问题,并开始思考如何改变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模式,提高学习效率,达到
笑口常开,有益健康
笑口常开能够延年益寿。因为笑能够增加和平衡人的器官功能。笑,实际上就是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腹部、胸腔、肩部、面部肌肉在做共济的运动。笑还可以增强心脏血管的运动,使血液循环流畅,脉搏加快,血液输出量增多,从而更好地满足肌体各组织对氧气和营养素的需要,使人面色红润,神采奕奕。笑是一种运动,大笑时会使人全身得到锻炼,驱散愁闷的情绪,克服懦弱和孤独的郁闷心理
评价一个人的健康,除看其体格是否健壮外,还要看其是否有健康的心理,也称之为良好的精神状态。保持健康的心理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善于调整自己,才能增强适应环境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可能建立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
那么怎样才能保证心理健康呢?
心理健康需要精神“营养”
精神营养虽不像食物或其它物质那样具体形象地存在着,但它的力量和作用却不可低估,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首先,最重要的精神营养是“爱”,它是来自于各方面的呵护、关心和爱护,如父母之爱、夫妻之爱、亲朋之爱等等。爱,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如情爱、关怀、安慰、鼓励、奖赏、帮助和支持等等。如果一个人长期得不到社会和家庭的关爱,总处于孤独、寂寞、失望的境地,心理上就会出现不平衡,进而产生心理障碍或疾病。其次,宣泄和疏导也是重要的精神“营养素”。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都会有不顺心的时候,这就需要学会稳定情绪。悲伤时要学会转移情绪或宣泄,痛苦时要会分散排遣,忧伤时要会释放自解,惊慌时要做到镇定沉着等等。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自我调节,尽可能避免出现不良情绪,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战胜挫折与失败。
搞好人际关系有益于身心健康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如同事关系、朋友关系、邻里关系、夫妻关系等等,这些都是人际关系的不同表现形式。人际关系不仅对调节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身心健康也有很大影响。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认清自己与外界的关系。加强自我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自觉地调节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多看别人的长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要尊重他人。要适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审时度势,保持心境的轻松平稳。要会适应新的环境,对各种各样的刺激泰然处之,才会使气血调和,精神愉快,做到身心健康。
良好的心情是心理健康的保证
怎样才能使人常有良好的心情呢?首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每个人的情绪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总是一时好、一时坏,有时平静,有时波动。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特别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将不良情绪消灭在萌芽状态,使之不扩展、不蔓延。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其次,为人处事要胸怀坦荡,平时与人交往时勿做“两面派”。实践证明,在与人交往中,只要胸怀开阔,以信求实,以实求信,不愉快的事就会少得多。另外,学会“自思”,可以以日记的形式回忆一天的生活,这是一种思维自我净化的过程,用这种方式进行自我“冶炼”,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善于“克己”的高尚品质,这不仅有助于洞开视野,改善心境,同时也丰富了知识。
要关爱心灵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受到伤害时都是需要关爱的。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句三夏寒。”当人们的精神受到挫折、心情烦闷时,周围的人特别是自己的亲人能够给予一些关爱和抚慰,便会使其尽快摆脱精神折磨的困境,找回自我。这正是“心病还要心药医”的道理。当人的精神陷入困境时,就是处于亚健康状态,及时地排解才能迅速摆脱精神困惑,而最好的治疗就是给予心灵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