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意外伤害你会自救互救吗?
今年2月5日,北京密云灯会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导致37人死亡。 2月15日,吉林省吉林市和浙江省海宁市各发生一起火灾事故,共造成90多人死亡。春节刚过,就发生了几起令人震惊的灾难事故。我国是意外伤害高发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意外伤害也是40岁以下青壮年人的头号杀手。面对飞来的横祸,怎样才能保住生命、减少损伤?本报记者专门采访了北京市红十字会卫生救护培训中心李福兴,请他介绍一下在出现险情或发生意外伤害时的一些自我保护和自救互救的方法。
拥挤踩踏事故
重要自救措施:蜷缩身体,以手护住身体重要部位。
建议:尽量不去人多拥挤处。
北京密云灯会惨剧发生在一个狭窄的桥上。因为此处地势较高,吸引了不少观灯群众。正在人多拥挤之时,下桥处一人被桥面上的突起物绊倒,很多人随之被挤倒、踩踏。事故一旦发生,受害者大都身不由己,伤亡便在一瞬间发生了。其实,这类事故应该是能够避免的。在这里,我们且不说主办方需要采取哪些安全措施,只说参与者应该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首先,准备参与文体活动、娱乐活动,如看球赛、看演出或观灯的人,应着宽松舒适的服装,不要穿高跟鞋,不戴或尽量少戴饰物。第二,进入活动场所,特别是封闭的活动场所时,应该先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作一个初步的危险性评估,要看清出入口和防火通道。第三,如果是结伴而来,大家要尽量在一起,不要走散,以免出现意外时造成恐慌。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尽量不要到人多拥挤的地方去。
一旦发生挤倒事故,应尽量缩小身体与地面的接触面,以减少踩踏造成的伤害。同时,手要护住身体的重要部位,如头、颈部等处。如果感到颈部疼痛,说明颈椎有可能受伤。在救助者到来之时,应将这一情况说明,以免造成颈椎永久性损伤,这也是一种自救。如果伤者伤情严重不能自救,他人也不要盲目救助。首先要判断伤者是否还有意识、呼吸和脉搏。然后观察伤者外伤的严重程度,有没有活动性出血,查看一下有否脊柱骨折。对伤者外伤的观察,要依颅脑、神经、躯干、四肢这一程序进行。同时立即通知急救机构。
如何应付交往中的尴尬情境?
尴尬是在生活中遇到处境窘困、不易处理的场面而使人张口结舌、面红耳赤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在这种时候,人的感受比公开的批评还使人难受,引起面孔充血、心跳加快、讲话结巴等。
尴尬有时是对方有意的,依仗亲密的关系公开揭你的短,或讲述你过去的傻事。有时是无意的,不知不觉中说出了你的隐痛之处。如果真的动气,别人还会说你没有涵养,可见,尴尬是人在生活中不愿碰到还不能不碰到的,问题在于怎样应付尴尬。
要学会自我解嘲。受到讥讽之后,千万不要把时间花在思考对方抱有什么目的跟我过不去的上面,更不能假设有什么“深仇大恨”。因为有意者可能是习惯,对谁都这样,无意者更不能激化矛盾。让心情放松,把这种耍笑自己转移给大家。如有人说“你不愧是属猪的,真能吃”,不妨接上一句“所以咱们才能聚到一起呀”。
要用幽默来保护自己。幽默感是避免人际冲突,缓解紧张的灵丹妙药,不会造成任何损失,不会伤及任何人、事。萧伯纳有一次遇到一位胖得像酒桶似的牧师,他挖苦萧伯纳: “外国人看你这样干瘦,一定认为英国人都在饿肚皮。”萧伯纳谦和地说:“外国人看到你这位英国人,一定可以找到饥饿的根源。”
如果活动中出现尴尬局面,幽默更是使双方摆脱窘迫的好法。如:双方单位的联欢,男女舞伴第一次跳舞,由于一方的水平低发生了踩脚的情况,说“没关系”,这样礼貌的话可能还会加重对方的紧张,更会失去协调性。如果用一句“地球真小,我俩的脚只能找一个落点了”的话,可使双方欢笑而心理放松。
趣味小测验:从点菜看性格
当你和朋友或其他人到了一间饭店或酒店里用餐时,你点菜时通常是:
1、 不管别人,只点自己想吃的菜。
2、 点和别人同样的菜。
3、 先说出自己想吃的东西。
4、 先点好,再视周围情形而变动。
5、 犹犹豫豫,点菜慢吞吞的。
6、 先请店员说明菜的情况后再点菜。
选好了吗?看看 结论 吧?
1、你是个乐观、完全不拘小节的人。做事果断,但是否正确却难说。先看价格后,迅速做出决定的人是合理型的;选择自己想吃的人是享受型的;比较价格与内容才决定的人,为人吝啬。
2、这种人多是顺众型的,做事慎重。往往忽视了自我的存在。对自己的想法没有自信,常立刻顺从别人的意见,这种人是易受人影响的人。
3、性格直爽、胸禁开阔,难以启齿的事也能轻而易举,若无其事地说出来。这种人待人不拘小节。可能是为人缘故,有时说话尖刻,也不会被人记恨。
4、你是个小心谨慎,在工作和交友上易犹豫的人。此类型的人给人的印象是软弱的。想象力丰富,但太拘泥于细节,缺乏掌握全局的意识。
5、做事一丝不苟,安全第一。但你的谨慎往往是因为过分考虑对方立场所致。你能够真诚地听取别人的劝说,但不应该忘掉自己的观点。
6、自尊心强的人,讨厌别人的指挥,在做任何事之前,总是坚持自己的主张。做任何事都追求不同凡响。做事积极,在待人方面,重视双方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