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德育之窗

心灵家园您的位置:首页 > 德育之窗 > 健康指导 > 心灵家园 >

心理疏导

时间:2012-11-08 14:09:18 作者:admin

考试前心理疏导
    大家都知道我们很快就要期中考了。面对这次考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总的来说,我们可以把对待考试的心态分为这样三种:
    第一,很轻松,无所谓,没有把考试当回事情。
    第二种心态,对考试有点紧张,虽有点压力但能转化为动力,这会促使他们努力备战加强复习,他们对自己有信心,有合理的学习目标,能为考试全力以赴,复习效率也比较高。
    第三种心态:很担忧、紧张考试,弄得自己情绪很不好,整天郁郁寡欢的。
    我们可以根据刚刚所提到的这三种心态描绘出紧张程度与考试发挥水平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焦虑和学习效率的倒U曲线。它揭示:如果人完全缺乏紧张、毫无压力,会导致没有学习动力,这是不利于学习的;而过度的焦虑紧张又会导致学习的失败。对考试而言,也是如此。带着适度的紧张应考,会激发人身体的应激水平,激起人的挑战精神,这将有利于考生超水平地发挥。
    许多同学有一个观点,考试的时候就只有我紧张,别人都那么轻松应对。其实只要是正常的人正常的心态,那么面对大型的对其有着相当影响的考试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活动时都必然会紧张的。
    因此从考试的角度来说,考前的适度紧张有相当多的好处:
    首先,适度的紧张能使我们保持学习的警觉性,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其次,适度紧张会调动身体的能量,使我们以充沛的精力完成学习任务。在紧张的时候,人的精力和体力比平时要强。
    如此说来,当我们有些紧张时,告诉自己,没什么大不了的。大家都这样,表现不同而已,它还有些益处呢,是我的朋友不是我的敌人!
    但俗语云:“过犹不及”。就是过头与不足都是一样有害。因此我们要学会识别过了头的紧张,及时地做好心理调整,从而把这种焦虑、紧张控制在我们能承受的范围之内,达到超水平发挥的最佳效果。
    面对考试紧张这样的情形,该如何处理呢?
    我在这里提出八字对策,供大家参考:这八字对策——第一是放下、第二是节奏,第三是正面目标!放下、节奏、正面目标
    第一是放下。我们的学习本身对我们的压力其实并不大,但如果我们一直不舍得放下,那么它就会对我们造成很大的伤害。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要将杯子的水倒空,才能重新装水!
    第二是节奏。节奏就是指在整个学习中,每复习30分钟左右就要停下来休息10来分钟,然后再学习。只有这样,你的效率才会高。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节奏,其实在考试过程中,也一样是有节奏的。很多的同学在考试过程中,很投入,头都要贴着桌子了,但每过20分钟左右,总会抬头看一下。其实,这一抬头就是一种打断,一种思维节奏的调整。所以一定要注意节奏!
    第三是正面目标。什么是正面目标:放松(正面目标),不要紧张(负面目标)。当你总是担心某种负面的结果会产生的时候,它往往就真的会产生。当你专注于正面目标的时候,负面的东西就会消失。如果你专注于打比赛的时候,你就会忘记了伤痛!所以重要的是我们要实现怎么样的状态和目标,而不是我们不要怎么样!
    最后,祝福大家都能够在考试中获得最优异的成绩!
青春期压力大怎么办?
    现在的学生由于课业繁重等原因,压力问题日益突出。压力的表现方式因人而异,初期症状包括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生理的症状主要包括头疼,疲劳,失眠,消化不良,颈痛或背痛,食欲差或吃得过多。心理的症状主要包括紧张或焦虑,愤怒,消极,悲观,怨恨,易怒,玩世不恭和无法集中注意力等。
这里向你介绍一种“3R原则”。
    “3R原则”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减压原则:即放松(relaxation)、缩减(reduction)、及重整(reorientation)。换句话说,是将减少遭遇压力源的机会、放松自己、重新调整要求或期望值三者结合起来 在已有的正面压力、自发压力与过度的压力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调节各方面来缓解压力?
    坚持运动:制定一个锻炼的计划,有固定的锻炼时间、锻炼方式和锻炼频率。
    注意饮食:有计划地多吃一些能促进健康的食物,食物的数量和种类要合理。
    扩大交往:努力扩大社会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好处。
    适当放松:雕刻、听音乐等都是很好的放松方法,试一试,从中选择适合自己方法,给个人的兴趣和爱好留些时间。
    如果以上针对个人的减压方法不起作用,可以求助于专业机构或人士,例如心理医生或心理热线的工作人员。让这些专业人员来提供减压方法,合理安排时间,对缓解压力很有帮助
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
2、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重友谊;
3、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
4、情绪稳定、乐观,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
5、保持健全的人格;
6、面对挫折和失败具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
7、热爱生活、热爱集体,有现实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
8、心理特点、行为方式符合年龄特征;
9、能与现实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与适应;
10、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过强的逆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