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幸福感 之 内涵
幸福,首先是一种情感,心理学从主观精神层面来探讨幸福,把 人的幸福感受称为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在这种意义上,决定人
们是 否幸福的并不是实际发生了什么,关键是人们对所发生的事情在情绪上做出何种解释,在认知上进行怎样的加工。
它由两个部分构成:情感平衡和生活满意度。情感平衡是指与不愉快的情感体验相比较,占相对优势的愉快体验。情感平衡包含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个维度,但这两个维度并不具有必然的相关性。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的综合判断,作为认知因素,它是衡量主观幸福感更有效的指标。
主观幸福感 之 天敌
老爱比较。现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竞争中,比学习、比父母、比财富……比来比去,人们的心里只剩下欲望,没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么比别人幸福时,幸福也就离你远去了。
缺乏信念。现如今,在年轻人中最流行的词汇就是空虚、寂寞、彷徨,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标与追求到底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种缺乏信念与理想的状态,难以产生长久、快乐的幸福感。
不善于发现阳光面。生活中有许多积极的、好的方面,但许多人却忽略了它们,“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 “放大了别人的幸福,缩小了自己的快乐”是其真实写照。
不知道奉献。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曾显示,在生活中多去帮助他人,能让自己感到更快乐。如果你总算计着“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做这件事值不值得”,就会生活的很累。
不知足。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但能知足的人越来越少了,各种欲望,指使着人无休止地奔波劳碌,硬撑着去争取登上那“辉煌”的顶峰。
相互不信任。社会虽然通讯高度发达,但人们的心灵却渐渐疏远了。现在的人越来越倾向于“右脑”思维模式,而右脑掌管个体、权力、地位等,对于幸福的感受度是0。幸福感来自于左脑的感受,很多时候不是生活中的幸福少了,而是人们不再掌握感受幸福的能力。
过于焦虑。升学压力、对未来的不确定等问题;朋友、同学、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都成为了学生的“压力源”。在大城市中,大部分人处于一种烦躁不安的焦虑状态,这让人们无法从心底感受到幸福。
主观幸福感 之 锦囊妙计
常怀感恩之心
保持乐观心态
数念生活中美好之事
发挥特长
助人为乐与乐善好施
心理效应—詹森效应
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
事实上,我们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效应”。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1901 年至1982 年先后出现了25 位诺贝尔获奖者,便是“共生效应”一个杰出的典型。
毕淑敏《提醒幸福》
大多数人早已练就了对灾难的从容,我们只是还没有学会灾难间隙的快活。我们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觉苦难,太忽视提醒幸福。幸福也需要提醒吗?先哲们提醒了我们一万零一次即将到来的灾难,却不提醒我们幸福。也许他们以为好的东西你自会珍惜,犯不上谆谆告诫。他们
总是站在危崖上,指点我们逃离未来的苦难。但避去苦难之后的时间是什么?那就是幸福啊!享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当幸福即将来临的时刻需要提醒。人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会感官的享乐,人却无法天生地掌握幸福的韵律。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振颤。它像会倾听音乐的耳朵一样,需要不断地训练。—— 毕淑敏《提醒幸福》
锦囊妙计
亲爱的同学们:
新学期已过月,我们的生物钟早已适应了学习和生活的节奏,渐渐平和而又规律。
然而,学习的压力,与同学、朋友相处的矛盾,和家长、老师不畅的沟通,总会烦扰我们平静的心情。
如果,你需要心灵按摩;你需要听一听不同的意见和想法,可选择:
(1) 面对面:心理咨询室(教学楼西楼四层)
预约和咨询时间:每周一至周五中午
12:50-13:40(需提前预约)
(2) 电话:88420043
(3) 邮箱:soulheaven000@163.com 除咨询外,欢迎同道中人(广大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同学、老师)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