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为考生开处方
随着考试的临近,高三考生的各种心理负担也随之而来。不少学生反映,晚上做不出题,急得直哭;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特别烦,爱发火……
鉴于此,笔者邀请有关心理专家帮同学们卸下冲刺阶段的心理包袱。 其他年级同学也可借鉴呦~
问题一:家长期望高怕辜负他们
案例一同学B,女,文科重点班学生。睡眠质量不好,夜里1、2时才能入睡,早上5时30分左右就醒了,经常做噩梦,导致学习效率不高。感到非常沮丧,觉得父母付出太多,自己现在成绩下降对不起他们。
病根成因并不复杂,主要是进入高三后,学习上欲速则不达,进入“学习高原期”后不能采取有效的学习策略,不由自主地沉湎于学习挫折,难以自拔。父母的过度关注也对她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处方: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
这名考生承受压力一些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这主要时考试动机过强,自我压力过大造成的。对高三学生关于高考压力的调查显示,17%的学生认为来自父母,6%的认为来自学校,66%的认为来自自己。这表明学生的自我加压较大,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考试动机过强且认为这是正确的。梁老师提醒考生,科学的观点是,动机只有与自己的实际相结合,才能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动机水平过高或过低易造成心理上的过度焦虑或过度松懈,都不利于高考,所以,要客观地评价自己,对高考有一个客观的自我期待,使自己冷静平和对待考前学习和高考。
问题二:模考不理想,产生厌学心理
案例二同学A,男,高一入学成绩较好,高二分科分班考试时成绩进入年级前列。可高三的两次模拟考试,他的理综考试只得了80多分。连续两次失利让他信心全失,失眠,甚至有点想放弃高考。
病根经询问得知,导致他考试失利的一个细节就是两次考试他的座位和很多高手排在一起,考试时,看到周围的考生做题速度很快且表情轻松,而自己由于基础不牢,甚为着急。一急三慌,方寸大乱。
处方:理性看待模拟考试
提醒考生,不要把考试因几分之差而下降几个名次与高考因一分之差而落榜相提并论,这是一种机械的类比。高考因一分之差的确会有成千上万的考生落榜,但我们也看到了考生之间有几十分之差却录取在同一大学的同一个系里。重要的是模拟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值得认真反思,以利后行。
问题三:想学,就是学不进去
案例三同学C,是一名文科班的学生,她平时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属中等偏上,老师告诉她,只要努力,
考上本科一批次学校应该不成问题。可近来C同学发现自己很难安静地看书,心里特别浮躁,烦得要命,明明心里想学习可很难静下心来。
病根在高三学生中的调查显示,认为自己“经常有浮躁感”的占32%,“有时有浮躁感”的占61%。这名同学很明显已经陷入了“学习高原期”,就好像费了许多力气爬上了一个很高的坡度以后,发现自己离顶峰还十分遥远一样。
处方:克服浮躁,可通过练静心进行
将学习的薄弱环节,如:公式、例题、重点字句等,像练书法一样工整地写出来,这样既培养一种宁静的心境,又可加深理解、记忆。同时,面对焦虑,主要是改变错误认知:可以反问自己,事实会像自己所担心的那样吗?就是那样了又怎么样?把所有的后果都想到,结果也就不那么可怕了。
轻松应考小窍门
经常保持微笑;
学会和别人一起分享喜悦;
保持自己的一颗童心;
保持高度的自信;
偶尔放松一下,学会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