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德育之窗

心灵家园您的位置:首页 > 德育之窗 > 健康指导 > 心灵家园 >

心灵憩站(11-12学年第5期)

时间:2012-11-08 14:31:18 作者:admin

如何应付交往中的“尴尬情境”
    尴尬是在生活中遇到处境窘困、不易处理的场面而使人张口结舌、面红耳赤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在这种时候,人们会觉得比公开的批评还难受,症状有面孔充血、心跳加快、讲话结巴等。
有些尴尬是对方有意的,他们依仗亲密的关系公开揭你的短,或讲述你过去的傻事。有些尴尬是对方无意的,他们不知不觉中说出了你的隐痛之处。可见,尴尬是人在生活中无法避免的,问题在于怎样应付它。
1. 要学会自我解嘲。
    受到讥讽之后,千万不要把时间花在思考对方抱有什么目的上面,更不能假设有什么“深仇大恨”。因为有意者可能对谁都这样,无意者更不能激化矛盾。让心情放松,把耍笑自己转移给大家。如有人说“你不愧是属猪的,真能吃”,不妨接上一句“所以咱们才能聚到一起呀”。
2. 要用幽默来保护自己。
    幽默感是避免人际冲突,缓解紧张的灵丹妙药,不会造成任何损失、伤及任何人、事。一次,萧伯纳遇到一位胖得像酒桶的牧师,他挖苦萧伯纳: “外国人看你这样干瘦,一定认为英国人都在饿肚皮。”萧伯纳谦和地说:“外国人看到你这位英国人,一定可以找到饥饿的根源。”
    如果活动中出现尴尬局面,幽默更是摆脱窘迫的好法。如联欢时男女舞伴第一次跳舞,发生了踩脚的情况,说类似“没关系”这样礼貌的话可能还会加重紧张,失去协调性。如果用一句“地球真小,我俩的脚只能找一个落点了”,可使双方欢笑而心理放松。
人际交往 五大技巧
    不能处处以自我为中心
    在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对集体生活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觉得周围的人让着自己是应该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管是否影响他人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上以自我为中心,因为自己是班上的尖子,就觉得自己在学习上占有较大的优势,看不起一般的同学,不愿与他人共同探讨、相互学习,总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在社会活动、集体活动中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和想法,总希望别人按照自己的“吩咐”去做,这种交往方式最易导致孤立、不受欢迎的局面,给自己、他人带来不必要的烦恼,给集体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应该学习伟人的谦虚美德,从他人身上汲取养分。
    友谊需要经常维护,要真诚
维护友谊,不等于迁就对方、附和对方,靠一团和气来调和矛盾;虽然表面上不伤感情,但实际上拉大了彼此的心理距离。交朋友必须坚持原则,有时不妨做诤友,给予他人真心的批评与建议,建立真正互帮互助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尊重别人的价值观
人是复杂的,各人的价值取向也会各不相同,所以很难、也没有必要千人一律。尊重对方的价值观是交友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学会理解他人,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提醒自己不要做让人反感的人。
    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努力理解对方的苦心
    当观点不一致时,应想办法心平气和地向别人讲明你的想法,增进相互理解,使彼此间的感情融洽。切记不可粗鲁、顶撞,那样会伤害朋友的自尊心。凡事多从他人角度着想,自己有错时应主动承认、道歉,对同学的缺点也要给予宽容。平时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和同学交往。
    交往的方式要及时作调整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丁瓒教授说:“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也意味着进入了一种新的人际关系之中。对中学生来说,对新的人际关系的适应要远比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困难。有的同学还像上小学那样,只跟自己喜欢的人交往,对自己看不惯的人根本不理。也有的同学还是动不动就“我不爱理他”,在交往中显得十分幼稚。这些较为情绪化的交往方式很容易造成交往障碍,增加自己的心理压力。
心理小效应 之 得寸进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得曼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让助手去访问一些家庭主妇,请求被访问者答应将一个小招牌挂在窗户上,她们答应了。过了半个月,实验者再次登门,要求将一个大招牌放在庭院内,这个牌子不仅大,而且很不美观。
    同时,实验者也向以前没有放过小招牌的家庭主妇提出同样的要求。结果前者有55%的人同意,而后者只有不到 17%的人同意,前者比后者高3 倍。
    后来人们把这种心理现象叫作“得寸进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