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二、有关“结束技能”的教育心理学理论
时间:2014-04-23 15:22:02 作者:admin
如前所述,学生将初步获得的新知识纳入原有认知结构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所以,了解这一过程中的心智活动规律则是学员有效地应用结束技能的基本保证。
1、认知的层次组织
认知心理学的同化理论认为,当新的知识纳入认知结构时,若新知识类属于认知结构中某一概念或某一命题时,不但新知识获得了意义,而且原来起类属作用的概念或命题也得到充实或修改。这种类属过程多次出现,导致概念或命题不断分化,多数有意义的学习都具有不断分化的特征。例如,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已建立了“力”的一般概念,再学习“弹力”、“摩擦力”和“重力”就是对“力”的一般概念的分化,使“力”的概念更加丰富具体,同时也使新知识取得了“力”的一般意义。
若新知识的纳入属于上位学习或并列结合学习,则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可以重新组成彼此关联的观念,这样不但获得了新知识,而且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因素经过新的组合又获得新的意义。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因素这样重新组合,称为综合贯通。例如,学生可能已经知道豌豆和西红柿属于蔬菜,但并不知道在生物学中它们又属于果实。如果学生知道了食物的营养分类和植物学分类不是一回事以后,就会知道豌豆和西红柿既是植物的果实,又是蔬菜,他们的知识就综合贯通了。所以,综合贯通也是消除已有知识之间的混淆与矛盾,从而达到新的认识的过程。当教师将可能出现混淆的知识条理分明地呈现出来后,学生的综合贯通进行得最为顺利。
由此可见,在应用结束技能时,应根据新知识的特点分析它与原有认知结构之间的关系,按照认知的层次组织规律将新知识纳入到认知结构中,同时注意原有认知结构所应起的变化,促进学生在纳入知识的同时,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2、 同化论关于保持与遗忘的基本假定
有意义学习的同化理论认为,人脑不同于计算机,它在短时期内只能储存有限的信息。人脑为了减轻记忆负担,必须对知识加以组织。在知识的组织中,原有的较巩固的观念倾向于替代或者擦去新的较不稳定的意义痕迹。有新旧观念的相互作用中,原有观念擦去新观念的痕迹的过程,叫遗忘性同化。同化理论认为,有意义遗忘不完全是一个消极过程。因为知识只有经过加工和组织,才能有效地保持在认知结构中。简化和减轻记忆负担,是组织知识的根本原则。在有意义的遗忘过程中,人的认识简化,合乎经济原则,是以遗忘知识的具体细节为代价的。
根据有意义遗忘的心理机制的假设和有意义遗忘过程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在应用结束技能时,有意识地忽略那些知识的细节而突出知识内容的重点是符合保持与遗忘的规律的。而所谓突出知识内容的重点就是强调那些反映知识结构的概括性和适用性的内容。既明确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联系,又强调它们之间的区别,使遗忘只发生在不重要的细节内容上,只有如此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否则,就会出现前面提到的现象,学生对新知识理解了,但下课后又感觉什么也没抓住。
3、认知结构的激活扩散模型
认知结构的激活扩散模型也是一个网络模型。但与层次网络模型不同,它放弃了概念的层次结构,而以语义联系或语义相似性将概念组织起来,如图2-5所示。概念之间的连线表示它们的联系,连线的长短表示联系的紧密程度,连线愈短,表明两个概念有愈多的共同特征。这样的语义记忆结构无疑不同于逻辑层次结构,但它本身并不排除概念的逻辑层次关系,如“机动车”是“小汽车”和“卡车”等的上级概念,有连线相通。然而,概念之间有更多的横向联系。“小汽车”还与“卡车”、“公共汽车”、“急救车”等机动车有联系。
激活扩散模型的加工过程是很有特色的。当一个概念被加工或受到刺激,在该概念结点就产激活,然后激活沿该结点的各个连结,同时向四周扩散,先扩散到与之直接相连的结点,再扩散到其他结点。前面提到概念间的连线按语义联系的紧密程度而有长短之分,现在连线则又有强弱之别。连线的不同强度依赖于其使用频率的高低,使用频率高的连线有较高强度。由于激活是沿不同一的连线扩散的,当不同来源的激活在某一个结点交叉,而该结点从不同来源得到的激活的总和达到活动阈限时,产生这种交叉的网络通路就受到评价。例如,对野鸭是鸟”作出判断,就需要进行搜索,来收集足够的肯定和否定的证据。当在“野鸭”和“鸭”之间找到上下级连线,又在“鸭”和“鸟”之间找到上下级连线,就得到足够的肯定证据对“野鸭是鸟”作出肯定判断。激活扩散模型的信息提取机制是相当复杂的。它与层次网络模型不同。层次网络模型只包含搜索过程,而激活扩散模型则包含两种过程,除搜索过程以外,还有决策过程。这种决策过程也可看作计算。
从激活扩散模型我们可以看出,知识的保持不仅与知识的组织程度有关,而且还与知识的运用频率和信息加工过程的决策计算有关。认知心理学对知识的研究结果也表明,由于不同的识记方式导致对识记内容加工深度也有所不同,对新知识信息加工愈充分,识记效果越好。例如,博布罗(S.Bobrow)和鲍尔(G.H.Bower)曾要求被试记一些简单的“主一谓一宾”结构的句子。在第一条件下,被试记忆由实验者提供的现成的句子,在第二种条件下,被试自己用句子中的主语和宾语名词另造句子,测验要求是给被试提示主语,要求他们回忆出宾语名词。结果发现,第一种条件下的回忆率为29%,第二种为58%。这种显著的差异在于精心加工的水平不同。
以上的认知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将新知识纳入认知结构,不仅需要按逻辑层次进行组织,而且需要对知识进行必要的精心加工。这样的应用结束技能时应注意对新获得的知识进行应用。由于新知识的结论往往是通过几个典型事例得出的,还不够稳固,需要将它应用到所属类中的其他事例中,通过应用加强同类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反例的判断,明确新知识的外延与其他类的事物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