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一、“结束技能”的基本任务
时间:2014-04-23 15:22:15 作者:admin
一般教师在一节课教学结束前都要进行一下总结,但不同的“结束”教学活动所取得的教学效查很不相同。有的仅仅是对前面教学过程的简单回顾和重复,这时学生往往就开始收拾书包了,使这一教学环节的活动流于形式。而有的“结束”教学活动却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初步获得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使教学活动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从这一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掌握结束技能首先要明确“结束”教学活动的基本任务,从而在应用技能时使学员的教学行为成为有目的有意识的教学活动。
有目的的教学行为来源于对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心理规律的了解。知识在头脑中是以主观表征的形式存在着的,在很多情况下表现为相互联系的网络结构。那么这些结构是怎样建立的呢?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新知识的获得主要依赖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的观念,原有观念与新知识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有意义学习,实现新旧意义的同化。他进一步指出,同化活动不仅存在于意义获得的知觉和认知过程中,而且在知识的保持和组织阶段,同化活动仍在继续。
当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当主体理解了媒体所负载的信息含义后,对信息还要进行深入的加工和转化。主体依据信息本身的特性及联系,在头脑中进行复杂的分解、组合等活动,以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从以上对学生知识掌握的心理机制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获得了新知识的意义并不意味着认识活动的结束,为了使新知识能够保持和再利用,则必须将它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这种纳入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相加过程,而要对信息进一步进行深入的加工和转化,这种加工和转化使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建立起某种联系和区别,同时也使原有认知结构发生某种变化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由此可见,结束技能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将初步获得的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换句话说,就是促进知识的保持和知识的不断分化和融汇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