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教学教研

课题研究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课题研究 >

三、训练“提问技能”应注意的问题

时间:2014-04-23 15:39:54 作者:admin

    如前所说,提问技能在教学中应用不好也有流于机械学习的可能。一般造成机械学习的现象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提问中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过小,所有问题学生几乎不用思考就能齐声回答;另一个是提问难度过大,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不能得到正确答案,结果还要由教师直接给出答案才能收场。为使提问技能在训练中有效地实现其教学功能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的思维过程

一般的教材对知识的结构都作了明确的处理,而对认识知识的思维过程作的是隐处理。获得某一知识结论的认识途径可能并不是唯一的,但教学内容对认识方法仍有较强的制约作用,并不是完全随意的。因为教学内容本身是有逻辑意义的,是前人认识客观事物的结果,表现为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这就决定了认识这些客观内容的过程本身也是有规律的。在提问技能的训练中首先就要从分析教材入手,在明确知识结构体系的条件下,寻找最适合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认识途径。明确教学的思维过程,就是针对某一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明确地意识到,要使学生获得知识结论必须展开怎样的思维活动。据谢尔达科夫说:思维以其固有的形式进行,谓之发展。所谓固有形式,就是分析,综合及比较,抽象、概括及具体化,归纳、演绎及类推,联系与关系的发现,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分类及体系化。”(谢尔达科夫《儿童的思维》,日译本第12-13)只有明确了整个教学内容的认识思维过程,才能在提问中明确自己的每一个提问,是旨在分析的抑或是要求综合的,还是要求概括的,比较的,发现关系的等等。使每个提问不仅有获得知识的目的,还有发展能力的明确目的。

2、明确学生的思维任务

建立知识与能力的两维关系表是重要的,这是将思维任务用行为目标使其具体化,便于在教学中操作和检查。一张知识能力两维关系表往往代表的是教学内容本身的固有要求,更重要的是针对具体的学生,确定表中的重点。这就要求对学生原有的必要能力进行充分的估计,在重点问题上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而在其他环节上尽量排除障碍。重点是由知识内容本身的结构规律、知识内容所要求的认识能力和学生已有的能力基础这三个因素所决定的。使问题情境的设置符合这三方面条件的要求是使提问不流于机械学习的根本保证。

3、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

在实施教学计划时,往往学生的回答不能一次达到预想的结果,若这时教师改叫其他学生,就会影响学生参与回答的积极性,使问题回答的参与面只限于少数几个学习好的学生。由于教师对回答的机械要求,也会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受到较大的限制,学生为了提高回答的成功率就照搬书本的答案。所以在教学实施时,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应灵活地改变提问的方式,提供一定的线索或降低问题难度,保证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有所发现。机械地实施教学计划会使提问变为面试形式的一种考试,不利于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使本来应该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变为死气沉沉。

4-5 提问技能评价单

日期_______任课教师________

请您在听课后对以下各项评价、在恰当等级划“√”

较好    很好   差中    权重

1、问题内容明确,重点突出    0.20

2、语言流畅,表达得清晰、简单、准确。  0.15

3、把握提问时机,思路清、层层展开、有逻辑、促进学生思维。  0.20

4、时间恰当,问后有停顿,给学生思考时间。  0.10

5、问题分布面广,照顾各类学生。  0.10

6、对学生的答案能做出确认,分析评价准确,使多数人明确。  0.15

7、对学生鼓励、批评适时恰当。   0.10

您还有什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