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MOOC:一场教育的风暴要来了吗?

作者:转贴于:时间:2013-06-03 11:59:20

MOOC:一场教育的风暴要来了吗?


1

就在一年间,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课程)热遍全球。MOOC的发展让大学充满激情却又面临挑战。高等院校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大学究竟是什么?它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分的认证者?学习产出的评估者?还只是学位的授予者?大学将如何迎接这即将来临的疾风骤雨?

一、教育的梦想

最近一条微博被转发了多次,它预测未来被网络变革的行业中,教育将是其中之一。MOOC说不定就是撬动教育变革的支点,这个在2012年风靡一时的教育模式正在迎来进一步的发展——从美国到全世界。2012年,成了MOOC井喷的一年——源于斯坦福的 Udacity、Coursera以及哈佛与 MIT 联手创办的 edX 都属于其中的佼佼者。

从各国的反应来看,这场由美国知名大学发起的教育风暴将会蔓延到世界各地。在英国,日前一份题为《雪崩来了》(An Avalanche is Coming)的报告指出,全球高等教育领域正在发生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主要的驱动力就是网上大学的兴起;对此英国的大学再也不能无动于衷。前首相府顾问麦克尔爵士说,如果十年之内英国没有几所大学关门,他会感到“非常吃惊”。

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表示,MOOC意味着校园围墙正在被打破,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传统意义上的大学职能将会发生颠覆性变化,教育会超出现有教育范畴,会成为国家文化和软实力输出的重要载体。

MOOC有几个显著的特点:大规模、在线、开放。这为个体提供了巨大的学习机会,作为自主学习者无疑会乐于拥抱这样的未来、并投身其中。“ MOOC的出现,是互联网教育应用的一个分界点,在此之前,网络教育的关注点聚焦于开放课程的内容层面,在此之后,MOOC在探索开放互联网背景下全新的大学课程组织实施模式,撬动着根深蒂固的传统课堂的组织管理模式。”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人员庄秀丽博士表示。

MOOC的出现原因之一在于美国大学的自省。近几年,美国大学普遍有种危机感,他们积极思考如何降低教育成本以及提升教育质量。他们迫切地感觉到,高等教育已经到了变革的紧要关头了。早在2011年《经济学人》就撰文指出这种暗流涌动的需求,文章指出:在最近几十年,美国高等院校一直“过剩”:本科生过剩的课程选择、教授过剩的研究生、师生过剩的校舍,这些“过剩”都需要有更多的钱来支付。第二个问题是常春藤联盟。美国大部分大学都沉醉于提升学术阶级。这种对常春藤联盟的追逐导致过分看重研究。即使在最好的大学,这也成为一个问题:学生无法从沉醉于研究的教授那里学到知识,升华自我。在较为一般的高校则直接导致高校教育功能缺失。高等教育产业意识到:他们面临生命攸关的选择:要么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要么面临一个缺衣少食的未来。MOOC的出现应该是对这种挑战的一个回应。

MOOC并不是新鲜的模式,2008年就有人用这个概念设计了符合相关模式的课程放到网上。MOOC在2012年瞬间爆发,之所以如此,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包括有商业资本的大规模投入。或者换言之,人们总是希望教育能被技术改革,但一直没有看到“值得投入的”模式,对MOOC的投入,证明了商业市场对它的信心。

视频公开课相比,MOOC有很大不同。公开课也曾经风靡一时,但并未引起如此轰动,当然不排除传播效应等细枝末节元素,其根本在于:MOOC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有参与,有反馈,有作业,有讨论和评价,有考试与证书。它点燃了学习者参与课程学习的热情。“颠覆性创新”的创始人对它进行了详细解释:认为MOOC是一种颠覆性的改变,以往颠覆性改变往往由利益的下层链条发起,而此次则是由利益既得者(名校)发起。其颠覆性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可以辐射到那些原本无福消受高等教育的一大群用户;二是逐渐挺进中高端市场,让市场中既有的客户“乖乖”奔向他们;三是课程质量的提升,也就是重新定义什么叫“好”。

在MOOC中,学习的成就感和交流的欲望得到了满足:来自世界各国的参与者会对你的作业进行评价,“当然,他们说的也不完全对,但至少能给你多一个视角,对于学习来说,这是非常宝贵的。”一位参与Coursera学习者表示。
生态链的改变

如果能为世界上的每个人提供最好的教育,这意味着什么? Coursera创始人达芙妮·科勒说,“我想,这意味着三点。第一,教育成为了人们基本的权利;第二,终身学习成为可能;第三,打开了创新之门。因为不可思议的人才在世界各地都同样存在。”

MOOC引发了一场教育的风暴,让人们对未来教育充满激情。当然,除了大量的赞美以外,MOOC的发展也受到极大的质疑与争论。更多人认为,MOOC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它将打开另外一个视角,但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育,只能是现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MOOC的发源地美国,人们对它的态度也是完全不同,争议很大。”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焦建利介绍说。

不难预料到,MOOC 的发展将会引起生态链的改变。现在,一些美国大学认可在MOOC取得的学分,也就是学生可以不选修本校老师的课程,只要选修MOOC上的同类课程并且拿到学分就可以。当学分可以通过MOOC取得并被所有学校认可时,这将引起一系列的反应:首先,一些教师会成为超级明星,他们的前途光明。其次,一些教师则会被无情地淘汰,或者变成“助教”,正如相关人士指出:MOOC模式是在“革教师的命”。其难度之大,难以想象。第三,MOOC的发展对所有的高校来说都是一个极大挑战,那些弱小的学校首当其冲。最后,也是最重点的一点,大学的功能将会发生一定的转变,当大学的重要功能——传播知识被网络部分或者全部取而代之,它必须要重新审思自己的定位。

那么,MOOC 会给传统大学教育带来怎样的影响呢?这是当下美国教育界争议不断的热门话题。因为对于传统大学来说,有一个问题是必须面对的:如果学生能免费在网上获取高水平学术资源,高校就必须向大家说明,他们所能提供的课堂教学与考试的价值何在?换句话说,人们为什么要为此付出高额的学费?

与美国等国家所倡导的通识教育不同,中国大学走的是专业化教育之路。知名教育学家刘道玉曾指出,“专才教育专业划分太细,学生知识面太窄,难以适应急剧变化的市场需要,难以培养出杰出的人才。”尽管人们认识到,通识教育可能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多年来教育模式并没有改变,那么,MOOC会成为一个契机吗?

也有观点认为,MOOC 简单移植到中国是行不通的。一方面,MOOC由美国最好的几十所大学参与,几百年的教学积累使他们可以提供极其优质并大量的课程,而在中国,优秀课程资源仍然很少。另一方面,从需求来说,美国仅有半数高中生可以参与大学教育,在低收入家庭中,这个比例更低,而在中国“70%的高中生可以进入大学继续学习”。这意味着需求的减少。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如果中国不去做MOOC,多年后,中国的教育体系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必须加入MOOC。一些知名大学已经开始了积极的行动。北京大学前校长周其凤在卸任演讲中说:“希望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也有人在学习北京大学的课程,他们拿到北京大学的证书。这是我的一个梦想。”北京大学教授李晓明对MOOC 非常感兴趣,在接受本刊采访时,他表示,MOOC可创新的空间很大,非常值得投入。北京大学正在寻求与相关的MOOC平台合作,与此同时,上海交通大学也于日前明确与Coursera签定合作协议。中国大学已经走出了MOOC行动的第一步。

二、MOOC的未来与挑战

此外,更值得关注的是,在上海市教委的大力推动之下,上海市成立了“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上海市30所高校的学生可以在平台上选课,并实现了7门课程的校际学分互认。这是一个类似于MOOC模式的平台。当然,从MOOC面向全世界的理念来看,它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MOOC。但其课程呈现方式、评价机制以及考核体系与MOOC非常类似。上海市这一举措是一个试验,他们有着美好的初衷,但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从中,我们可以大致清晰地看出,如果要发展MOOC的话,将会面临什么挑战。

首先,有没有足够规模的优质资源。有研究人员提到,国外MOOC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大学的课程资源经过了长期的积累,后来经MOOC整理才成为现在看到的样子。现在,如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名校已经在Coursera上推出了中文课程,但数量相对少。就国内来说,很多大学可能都有自己的精品课程,但有没有足够好到可以接受大规模网上教学的评价与考验?当然,这对提升教学质量很有帮助。正如浙江大学信息化办公室领导小组副组长鲁东明在一次会议中提到MOOC 时笑言,“把课程放到网上会提升教师的授课质量,因为大家都是要面子的人。”

其次,如何应对变革之痛。本质上,MOOC的发展将是一个利益重组的过程,即使它的初衷并非在此,但利益重组是必定要发生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MOOC的发展要伴随改革的长期挑战。比如,在上海市的探索中,只要学生选修了平台上的课程并通过考试,学分就会被30所高校认同,这意味着其他学校的同类课程教师有可能被淘汰。在更为宏观的层面上,这对于战略和决策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果要说变革,结构延续的惯性将会是最大的阻力。”一位业内人士说。

第三,商业模式如何运作。MOOC一旦发展起来,就需要长期大量投入,如果没有合适的运营方式,不可能持续性地发展。接受本刊采访时,上海市教委信息中心技术主管朱宇红表示,现在上海市平台的费用主要由教委承担,但教委目前不会考虑一直承担下去,会选择合适的时机将其市场化。

“目前的MOOC分为两类:非盈利型与盈利型,非盈利型以校内计划或基金会形态运作较多,如edX;盈利型以公司形态运营,且许多已经获得了创投资金,如Coursera、Udacity。非盈利型MOOC没有财务压力,但需进一步探索如何跨出学校的疆界并维持持续性的成长动力;而盈利型 MOOC 在未来如何找到适当的商业模式,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各界都在尝试各种不同的可能性。”美国芝加哥知识系统学院客座教授廖肇弘表示,MOOC发展于大学,但其商业模式的收费来源和核心价值,都将脱离原来MOOC隶属于大学体系内的运营范畴。

第四,在线学习文化的建立。在线教育不可阻挡,但挑战在乎:如何成功地让人参与其中?在《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如何变革教育》一书中,作者提到开放教育世界的三大趋势:基础设施、开放教育资源、在线参与式学习文化。一直致力于教育技术研究的焦建利教授翻译了这本书,他说,真正成其为大问题,是第三个——在线参与式学习文化。“这不是钱的问题,也不是短期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大问题。”

第五,信任问题如何解决。如何让大规模学生参加考试并且保持它的信誉是MOOC一直面对的质疑。三大MOOC主流机构在这方面都绞尽脑汁。比如,Udacity在2012年3月使用了自动作业评分系统,2012年8月与电子考试公司Pearson VUE合作,它还计划实现更少花费的“安全在线考试”。Coursera则收取费用提供在实体教室里面的考试,其安全评估则使用远程监视器和专用软件来远程监考。

第六,证书如何被社会认可。MOOC要想取得商业上的成功,有一个因素非常关键,这就是“被认可。”MOOC的无门槛入学并非等于取消考试,相反,考试可能变得更为重要。网络教育的信誉和质量,最终还是要借助考试来保证。这种考试只会比大学里的更严格、更客观。换言之,MOOC的学习证书非常重要。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李晓明认为,“得到证书证明你被认可,就如同在大学里得到毕业证一样重要。这也是MOOC与公开课的区别。它不是一种没有回音的学习,而是一种有开始有结尾的学习课程。” 在线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从MOOC上取得的证书应当要被商业机构认同。

相关人士认为,MOOC还应该囊括那些在专业领域有建树的学者——不仅仅是大学教授,他们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背景同样非常有潜力成为MOOC名师。而且,MOOC 的发展模式可以被专业领域所借鉴,比如计算机、电气行业,这些专门领域也有可能采用此模式,开启面向全社会的网上课程学习。

但有一件事显而易见:即使世界上最好大学的最好课程都在网上,但美好的大学校园生活无可取代。Udacity 的共同创始人大卫·斯塔文斯也承认:“大学校园里有这么种魔法,只要你能在那泡泡里面住得起,就是美好的。”那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呢? “MOOC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大学中有MOOC,MOOC中有大学。”相关人士说。

作者:王左丽 来源:中国教育网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