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园地 > 学习心得 >

学生园地

蜕变

来源:   阅读:  日期:2010-11-16 00:00:00

  这里是青藏高原腹地,地处青海的西南部;这里江河奔腾、草原广袤、雪山耸立、民风淳朴;这里有三江之源,中华水塔之美誉,是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这里更是欢笑的海洋、歌舞的家乡。这里便是“天上玉树,人间天堂”。
  4.14——一个让我永远都无法忘记的清晨,一场里氏7.1级的强震,把美丽的玉树变成了一片废墟,摧毁了这座高原小城早春的祥和安宁。我还清楚的记得那个早上,我从爸爸妈妈的大声呼救中惊醒,爸爸用藏语大声的叫着弟弟尕木的名字,妈妈急切的喊出一句“快跑!”,我睁开眼睛,看见的第一个场景就把我惊呆了——我的毛衣被撕掉了一大块,剩下的半件和着泥土悬在半空,再往前看,我房间的那扇墙壁歪歪斜斜的倒在那里,我这才惊恐的喊了声爸爸。爸爸用急切而又带有哭腔的语气说:“地震了,快找你弟弟!”我就这样跟着爸爸妈妈东挖西倒地找我弟弟!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妈妈突然像发现新大陆似地拼命朝正在挖墙脚的爸爸和我招手,嘴里由于激动而变得语无伦次:“这里!找到了!快来啊!”我和爸爸丢下手里的东西就跑了过去!我看见弟弟嘴唇发白,再抓起他的手,冰凉冰凉的!妈妈眼里充满恐惧,嘴里不停的念着弟弟的小名!爸爸突然像发疯一样冲进那被震得残破不堪的屋子,一会儿又像猛虎似地跑出来,手上捧着一件破棉袄,还有已经被咬了一口的馍馍!爸爸抱起弟弟放在棉袄里,捧在怀里,妈妈给弟弟一边哈气还一边给他喂馍馍,用微颤的声音说“快给他搓手啊,快点啊!”我抓起弟弟的手就使劲搓起来!一会,弟弟咳嗽了两声,缓缓睁开了眼睛,里面满是恐惧!我,爸爸,妈妈,还有弟弟抱在一起,失声痛哭!
  当我们一家人从门前的那块废墟上走出来时,我看见了那个叫地震的恶魔在我的家乡玉树做过些什么。这块曾是我们童年游戏乐园的土地,现在已是尘土飞扬、房屋倒塌、牛羊浮尸,满地都是鲜血,四处都是哀嚎的人们!我们的邻居,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完整的家了,三个儿女,只剩下一个小女儿祖玛,祖玛的爸爸被房子掩埋,妈妈被救援队挖出来的时候,断了右手,对于刚八岁的小祖玛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很难令人想象!
  这场灾难,犹如将一把盐无情的撒在了我们尚未痊愈的伤口上。霎那之间,玉树大地上空充斥着血腥味和哀痛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我们身边消逝,这一幕幕是那么的揪心。家人的不幸离去,更是让我们悲痛欲绝。心想怎么会这样呢?此时的我们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恐惧,我们就这样身心疲惫的跟着那些来支援的解放军部队,他们给我们吃的、穿的,还总是握着我们的手,对我们说:“不用怕,我们来帮助你们!灾难来了,会过去的!”后来,听说温家宝总理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亲临玉树,查看灾情,看望慰问灾区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我们迫不及待的想见见这位国家领导人,可是解放军同志们担心我们遇到余震的危险,执意让我们呆在原地。后来胡锦涛主席推迟重要会议赶赴现场,他拿着大话筒,对我们说,对玉树的人民说:“新学校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他不知道,他的这一句话给了我们玉树人民多么大的鼓舞和力量,我们不再悲伤、绝望,重新振作了精神。这不仅感动了我们灾区人民,而且感动了亿万国人,我们还有什么可畏惧的呢?中央就是我们的顶梁柱。
  地震摧不挎同胞情,为了救出废墟下的乡亲们,人民子弟兵和志愿者们连饭都顾不上吃,只为让我们在灾难中守望的那颗心更坚强。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唯有团结的民族可以在灾难的锤炼中变的更加坚强。点点滴滴的爱让我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整个社会焕发出更强大的活力。让世界看到了坚强的中国,玉树不哭,玉树不倒。
  玉树并没有在灾难中倒下,而是在感恩中前进,地震无情,人间有情。自地震发生后的六个月以来,玉树已经在家园、基础设施、产业、城镇、生态、精神这六大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玉树向前迈进了坚实地一步,前进了二十年。而我们也并没有因为这场灾难放弃学业,依然在学校中读书,我们决心要成为建设新玉树的栋梁之才。这些进步与希望正是党和政府给予我们的,是抗震救灾精神的支持。当党和政府需要我们奉献时,我们会责无旁贷,更要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的精神。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转化为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正是因为有这样伟大的精神,才有不哭的玉树,不倒的玉树和更坚强的中国,而这不就是蝉蜕变时所具有的那种精神吗?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看见我们镇上的标语喊着重建,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土地上活动着各族勤劳的劳动者,他们的努力,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现在,我站在镇子上,看见了一所所新学校,看见了一栋栋新房子,看见了新的气象和新的生命力!我不得不承认,我们这个西北小镇,蜕变得太快了!她的蜕变,不止是我们这块土地的蜕变,也是我们国家力量的蜕变!而我,也在经历了这场浩劫后更加珍惜现在还能够学习深造的机会,争取用更熟练的业务水平服务群众,贡献社会!
(青海联大 汉语言文学本科 达吉)

在线交流

热线电话

400-0931-212

工作时间

上午:09:00-12:00
下午:14:00-17:30

客服邮箱

ldwyfw@163.com

院长信箱

dean@dec.lzu.cn

微博互动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