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职业道德水准、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中国语言文学研究能力,能够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汉语言文学运用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初步从事本学科研究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的基本能力。
三、主干学科
汉语言文学
四、课程设置
考试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当代文学思潮专题、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
过程性考试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英语、古代汉语、唐宋诗词专题、明清小说专题。
五、实践性环节及要求:
毕业论文:要求主题鲜明,观点正确,联系实际,层次清楚,语言流畅。论文须经审查答辩后评定成绩。评定成绩采用四级评定制方法,即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六、考核方式
所有考试课程均纳入网络助学综合评价体系,考生最终成绩按综合评价成绩(占30%)与课程考试成绩(占70%)的比例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