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学科优势平台 实施特色培训 服务国计民生

2021-12-21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远程教育协作组工作简报高校远程教育协作组秘书处 2016年第31期 9月15日搭建学科优势平台 实施特色培训 服务国计民生江南大学是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 ...

远程教育协作组工作简报

 

高校远程教育协作组秘书处     2016年第31期  9月15日

 

 

搭建学科优势平台 实施特色培训 服务国计民生

 

江南大学是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精神,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以教育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以“面向行业,面向社会,面向基层”为服务宗旨;依靠学科、专业优势,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搭建三大培训平台,创新管理、培训模式,突出学科特色培训,主动与政府、行业、企业合作结合实际开展协同培训,为政府与企事业单位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一、创新继续教育管理体制与培训模式

高校继续教育即将进入培训提高劳动人口素质、能力为主的非学历继续教育阶段,学校为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通过不断创新管理、培训模式来实现非学历继续教育快速、持续和规范的发展。所以,在管理模式上学校实行“管办分离”,专门设立了“教育服务促进中心”,统一管理全校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并明确了宣传推广、对外联络、校内外优质资源整合、管理和质量控制”等四大功能。

   学校以“面向行业,面向社会,面向基层”为服务宗旨,与政府、行业、企业通过不同的合作模式,形成了订单培训、学历+技能证书、协同培训、网络培训等模式,既彰显了学科、专业特色培训的优势,形成了培训品牌项目又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实行了无缝对接,为它们提供了实用性人才。

二、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搭建特色培训平台

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类型与层次,依托学科、专业、师资、教育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等优势,加大了整合优质教学资源的力度,建立了校内外教授、专家师资库;利用网络优势,重视网络课件资源库的建设,先后开发建设一批微课、精品讲座、网络培训课件,通过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了差异化竞争,树立自己培训的品牌特色;同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思路,搭建了与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全面服务于经济社会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一)学校与政府机关合作,开展订单与网络培训

多年来学校努力发挥继续教育的综合优势,与政府机关紧密合作,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地方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先后与江苏、广东、广西、浙江等省的税务局、食监局、工会、民政局等有关部门开展了系列培训。如学校和无锡市总工会合作精心打造面向全体职工的工会培训门户网站——“搜搜课”,2013年5月,无锡市职工教育网络平台“搜搜课”正式启动,学员在“搜搜课”网络平台上注册后,可以在该站点上发布培训需求信息,确定培训内容和师资,能很好地满足各位学员自我充电需要的相关内容的培训,该网站目前已向江苏全省推广。2012年9月,全总“女职工培训示范学校”在无锡挂牌。我校积极参与,整合优质资源,建立培训网络,从2012年至今已开展讲座、大讲堂、流动课堂3600场,举办各类培训班687期,参与女职工人数达11万人次。

(二)学校与行业协会合作,实施学历+技能证书培训模式

2002年开始学校与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合作,师资队伍由江南大学的名师和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专家、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职业经理人组成,开展了学历+技能+证书的协同培训模式,即满足了行业内人员学历、技能和岗位提升的迫切需求,也为行业内的专家、教授切磋经营之道提供平台。该模式已被推广应用到轻工行业乳制品、茶文化等学历+技能的培训中,培训目的明确,效果显著。

参加该项目的学员已达1000多名,2011年起开展高级研修班,职业培训每年六期,参训学员500余人次。还涌现出了28位全国技术能手,12位国家职业技能大赛裁判,35位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有的学员成为了当地和省级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三)学校与企业合作,协同培训实现无缝对接

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学科与地方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协同培训是我校开展继续教育拓展的重要措施之一。自2010年开始学校与江苏省重点企业、国务院120家深化改革的试点企业之一的红豆集团在教育培训项目上深度合作,实施了红豆教育培训项目,既充实了红豆大学师资,又为集团持续发展培养、储备和输送人才,本项目由学校与企业协同培训,在开展学历教育培养的同时,共同培训了《厂长经理领导力培训班》、《中层企业管理班》、《卓越绩效管理系列培训班》、《三星级员工班》、《连锁专卖与营销系列培训班》等。参加培训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有710人,班组长以上员工有1920人,基层员工有6265人。

三、突出优势学科特色培训,彰显《食品安全监管培训》品牌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考验”。由此可见,食品安全关系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最大的民生、最基本的公共安全,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江南大学以“彰显轻工特色,服务国计民生;创新培养模式,造就行业中坚”为办学理念,以“建设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为战略目标,建有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功能食品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在教育部组织的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全国排名第一。对于实施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加强专业化教育培训基地和体系建设,建设网络教育培训平台,强化食品安全相关学科建设,不断提高监督检查人员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有着义不容辞的优势和责任。

为此,学校通过顶层设计、整合资源、名师挂帅、订单培训、定制内容,从2014年开始就开办了“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培训”等系列特色培训。通过这两年的培训探索实践,《食品安全监管培训》逐渐成为一个以教育部的优势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支撑,契合社会需求热点,以彰显轻工特色,服务国计民生的品牌特色项目。

学校先后为“广西食品安全工作综合能力培训”、“贵州省食药监局监管培训”、“广州食品监管执法专题培训”、“遂宁市食品行业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宁波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培训”、“奉化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培训”、“常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专题培训班“句容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监管培训”等相关行业举办了系列特色培训。食品安全监管人员通过定制的培训菜单学习了《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检测技术》、《食品安全标准》、《质量安全控制》、《风险监测与评价诚信体系建设》、《餐饮安全监管及食物中毒调查处理》、《食品生产监管》、《流通监管和舆情应对》等特色专业课程,不仅系统掌握和了解了我国目前食品安全新形势新问题和国家监管新要求,而且深刻体会了其安全体系建设的系统性和技术性,进一步提高了食品监管人综合业务能力,提升食品安全监督水平和保障能力。目前受训人员达到5000多名。

学校将按照国家人才队伍建设要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实施规范管理、创新培养模式、确保培训质量。进一步加强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各种认证机构和社会办学机构的合作与沟通,加大学校教学资源整合的力度,开拓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制作专业化、特色化的课程培训菜单;加强培训课程建设和网上培训,通过特色资源的建设,实施差异化发展,促使优质教育资源优势转化为继续教育市场优势,转化为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培训规范化、专业化。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

江南大学继续教育与网络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 cmjnu.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电话:(0510)8581303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66号 京ICP证041171号-11